威远打快板

威远石板河作文
1个回答2023-11-19 10:56
  我想大家不会忘记,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全国人民的心随之沉重起来。
  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有多少亲人顷刻间阴阳相隔,真是苍天落泪,山河同悲。虽然灾难发生了,但是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谱写出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来自于香港的志愿者,他今年刚做完手术,一听闻玉树地震的消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拔下输液的针头,毅然赶赴灾区,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然而,就在他救人的时候,突然发生余震,在这场余震中,他壮烈牺牲了,献出了自己年近四十多岁的宝贵生命。他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感动始终萦绕心间。我落泪了,难道这就是大爱无私吗?
  是的,这就是大爱无私!在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奉献!
威远号名字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25 12:11

在世界各国的海军中军舰的名字通常以该国的重要地名、著名人物的姓名命名,而在清朝北洋海军中对军舰的命名却与众不同,那么北洋海军军舰是如何命名的呢?

北洋海军军舰命名主要是将同级或同类的战舰,以一个字(即字号)贯穿各舰的舰名,而舰名通常取威武之词。虽然定远和镇远有对应的地名,即定远府(今安徽定远县)、镇远府(今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但地名不是主要参考因素。

北洋海军的主要战舰名字都是由其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命名的,比如“定远”号、“镇远”号战列舰和“致远”号、“靖远”、“威远”号巡洋舰,其包含了建军者远大的抱负和良好的祝愿,反映了清廷想通过强大的海军来威慑远方的海外军事力量,从而使自己国家获得安宁的理想。

关于“定远”号和“镇远”号战舰名字由来的说法有三种:一是平定海洋,扬清朝国威;二是安定远方;三是带有激励士气的象征性词语。古汉语底蕴比较深厚,含义丰富。比如 “威远 ”就包含了威震四方、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和奔向远方的意思。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从大意上理解就是突出战舰速度快、战力强,同时起到鼓舞士气、宣扬国威的作用,这在北洋海军的战舰命名中可见一斑。

老板威胁我,该怎么做
1个回答2022-11-29 18:03
可能是的有这个意思
威远河来历
1个回答2024-01-29 16:05

威远河,今又名清溪河,为沱江二级支流。威远河正源发源于越溪镇俩母山(中华咀,海拔833米)东北麓,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


威远河有独孤水、献宝溪、清水溪、清水河等古名称。在北宋早期,威远河被称为独孤水,并记入史料。《太平寰宇记》(成书于983年)荣州条目下记载:“威远县:东七十里。旧三乡,今五乡。本汉资中县及后汉汉安县地,属犍为郡。隋开皇二年于旧威远戍置威远县(此句记载有误,应以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为正,即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獠,十一年改戍为县)。唐武德元年割属荣州。皇朝(北宋)并和义入威远。独孤水自陵州始建县界流入,又南流过公井县(今贡井区)界出泸州富义县(今富顺县)界。”始建古县治所在今仁寿县镇子场,其县界与威远接壤处可能在越溪镇俩母山和两河镇勇敢村一带。在清同治、光绪《仁寿县志》中,关于独孤水的描述记载与《太平寰宇记》相同。

到清初时,威远河被称为献宝溪,并记入史料。成书于康熙三十年(1691)的《读史方舆纪要》在嘉定州条目下记载:“威远县州东三百里。东南至叙州府富顺县百三十里。亦汉南安县地,隋开皇初置,属资州。唐初,改属荣州。宋因之。元省,后复置。明洪武四年,省入荣县。九年,复置,改今属。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四里。县今省。献宝溪县西北七十里。《志》云:溪源一出仁寿县界罗泉山下,一出俩母山,合流而东南入富顺县界,注于金川。又有中溪,在县南,下流合于荣县之荣川。龙会河,在县东,曲流如盘龙,合于献宝溪。又硫磺川(新场河),在县北四十里,溪自山壑中来,旁有一窍,硫磺随泉而出。”《读史方舆纪要》对献宝溪、龙会河、硫磺川的详细描述与今威远河流域状态一致,但对献宝溪“溪源一出仁寿县界罗泉山下”的描述存在一点溪源地理误差。

在清中期,威远河被称为清水溪和献宝溪,并记入县志。清乾隆《威远县志——山川》记载:“献宝溪:县西北四十里,其源一出仁寿界罗泉山下,一出俩母山下,合流而东南入富顺界注于金川。一说献宝溪即硫磺川也。〔旧志〕(可能是指明代威远县志稿)云:旧传遗王游此,有樵者献一贝俄不见,故名。又传:溪边有漆土地小祠,侧有石刻云‘金漆里银漆里,金银只在漆漆里。’土人不知土地即金银人,后有商人过而识之,掘金银而去。二说荒唐,然兹溪即来绕邑城之正河也。”乾隆《威远县志——山川》又记载:“清水溪:发源于县西北七十里分水岭,经县治后左抱城郭,东南流至高洞而下,与自流井大滩诸水合达于富江。硫磺川:县西北四十里,川旁一泉有硫磺气,因名。”乾隆《威远县志》对献宝溪的描述:一是保留了《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二是记录了当时有县人把硫磺川也称为献宝溪的说法,三是记载了关于献宝溪的二种传说。乾隆《威远县志》对清水溪的描述,则记录了当时县人对威远河的另一种称谓,也可能是对当时献宝溪正源和支流(硫磺川)称谓有所混淆而做的一种区分。在清末,威远河正源上游亦被称为清水河,在兴隆场古石桥上有石刻题记:“清水河永兴桥,大清同治二年。”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威远河伴随威远建县1400余年的历史和威远人文明进步的步伐,在名称上完成了从独孤水到献宝溪、清水溪、清水河、清溪河、威远河的演变,在过程中承载了上千年的铁、煤、盐、天然气历史文化,也产生出了让土人、客家人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


威名远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3 05:43

威名:因有惊人的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很大的威望。整体意思就:威望传到很远的地方

镇海威远城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3-01 11:03
我来到了美丽的文瀛湖。一片碧绿映入眼帘:绿色的湖、绿色的草地、绿色的浮萍、绿色的树木……这满眼的绿意,让我不禁陶醉在其中。      我扶着白栏杆向下望,文瀛湖的水清清的,像一块绿色的玻璃。几只灰色的鸭子在湖里悠闲地游泳,时而潜下水去追逐水中的鱼群。湖面上的浮萍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就像是用绿宝石雕成的珍品,晶莹剔透,美丽极了。几个小孩子拿着水枪玩耍,在他们喷出的水雾中,我还看到了一道有些模糊的彩虹呢!      来到湖心小岛,石子小路旁满是没过膝盖的野花。穿过美丽的花丛,坐在草地上,可以看见水底的青苔绿茵茵的在湖底蔓延,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那水中五彩斑斓的鱼儿,好像是绿地毯上的花卉。微风吹过时,倒映在水中的景物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像是在照哈哈镜有趣极了。这时,湖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圆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湖里有鱼儿一个接一个地跃出水面,波纹荡漾,多美啊!      我看得入了迷,我想:“这湖中一定有一块大翡翠,不然她怎么会这么绿?湖中一定还有一块大磁铁,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吸引人?”      美不胜收的文瀛湖,真让人流连忘返!她是镶在家乡大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画笔下最美的风景。
威声远扬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6:07

“威声远扬”不是成语,
“威名远扬”也不是成语,
类似意思的成语有——
1、威风八面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2、八面威风
意思同上;
3、威风凛凛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4、威震天下
形容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
5、威振天下
意思同上。

威远为什么叫婆城
1个回答2024-03-03 11:15
你去开看 地图就知道了, 因为它在地图上看着像个老婆婆所以就叫婆城了
关于威远县。
1个回答2024-03-04 00:28
威远县,地处川南地区,属于内江市,丘陵地带,当地龙头企业为:威远白塔集团(产瓷砖),川威集团...,新场镇在威远县城与连界镇之间,该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工业。从西安至威远,可先抵达成都(或重庆),到成都后,在成都火车北站附近的荷花池汽车站即可乘坐成都至威远的汽车,到达威远县城,然后再从威远县城的城南总站,乘车至新场镇即可。当然了,成都也有直达新场镇的长途客车,只是发车时间和班次来说,相对比较少。建议从荷花池汽车站坐车至威远县城,到达威远县城之后再去新场镇。(威远县城至新场镇的车比较好乘坐,班次较多,或者乘坐出租车也不过20来块钱)
威远县的地方名人
1个回答2024-05-23 00:58

吴天成
吴天成(1858──1910),字爵五,威远县西乡人,父亲早亡,母亲通晓诗文,督促子女学业甚严。吴天成4岁即读《千家诗》、唐诗,8岁能做诗文,19岁就以勤学砺行知名乡里。
胡素民
胡素民(1867──1943),名冀,威远界牌人。1903年中举,善诗词,著有《自得堂文集》、《自得堂编年诗集》等。
周岸登
周岸登(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威远严陵人。1892年中举,历任广西阳朔、苍梧两县知县,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四川省会理、蓬溪,江西省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江西省庐陵道尹。
李慎彝
李慎彝(1777──1855):号信斋,威远新店人。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次年起先后任福建清流县、沙县、奇迹县知县;道光三年(1823年)起,先后任台湾县知县、淡水厅同知,葛玛兰厅通判。李在台为官八年,政绩卓著,百姓称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