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和包拯小说

包拯,展昭
1个回答2024-05-01 10:40
包拯,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关于展昭正史没有这个人,所以其是否存在是个疑问。小说,民间传说里则众说纷纭,有说与白玉堂一起炸死的,有说客死异乡的等等。
包拯死后展昭去那里了
1个回答2024-02-02 05:21
展昭,字熊飞,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人氏,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三侠” 里的“南侠”,出场年纪二十多岁,耀武楼献艺时三旬以内年纪,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兵刃为巨阙剑,后在茉花村与其妻丁月华定亲时交换了湛卢剑。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曾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绩累累。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在开封府供职。文学人物,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还有待考证,但南侠展昭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
包拯罚展昭跪着包拯为什么要斩展昭包拯打展昭和公孙策
1个回答2022-12-05 05:57
这是93版华视包青天《真假包公》单元中
这个包拯是想要自己当皇帝的大臣石国柱所变,而这个展昭是他手下的法师所变
两人都不是真的包拯和真的展昭,在性格、对待下属的方式等方面都和真的不一样
由于假展昭表现得不像真展昭,才挨了假包拯一耳光
展昭和包拯是如何相遇的?
1个回答2024-01-24 18:17
在明版本《包公案》中,收录了一些根据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包公故事,其中尚未有展昭出现,却有一篇与之后《三侠五义》中著名情节颇有联系的《五鼠闹东京》(又名《包公收妖传》),记叙了五鼠妖猖獗,包公借神猫降妖的情形:“五鼠先化两个施俊,又化两个王丞相,又化两个宋仁宗,又化两个太后,又化两个包公;后来包公奏明玉帝,向西方雷音寺借得玉面猫,方才收服了五鼠。”此篇疑为《三侠五义》中号称“五鼠”的五位盗侠、“御猫”展昭等人物以及“猫鼠之争”的原形。



展昭真正登场,是在清道光时期民间艺人石玉昆讲演的《三侠五义》中。石玉昆是晚清著名的说唱艺人,人称“石先生”,“以巧腔著。”登场时,抚弦弹唱,字句清新,自成一派,被誉为“石派书”,有《评昆论》赞曰:“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三侠五义故事初为唱本,先有人删去唱词,成为一百二十回的《龙图公案》,后又经问竹主人润色整理,在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并因其“极赞忠烈之臣,侠义之士”,更其名曰《忠烈侠义传》。光绪十五年,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清代学者)又“援据正史,订正俗说”,“别撰第一回”,再更其名曰《七侠五义》,另行出版。1924年,又经俞平伯先生校勘一次,仍还其原来面貌,排印出版,是为现今通行的《三侠五义》小说。



虽有这样的演变,但从北京首都图书馆所藏车王府唱本《包公案》和《三侠五义》的抄本对照来看,除删去唱词,文字上有些加工润色之外,情节上也只有两处变动。因此可以说,今本《三侠五义》基本上保持了石玉昆唱本的原来面貌。



在《三侠五义》第三回中,出现了以江湖侠士形象登场的展昭:



包公认镫乘骑,带了包兴,竟奔京师,一路上少不得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一日,到了座镇店,主仆两个找了一个饭店。包兴将马接过来,交与店小二喂好。找了一个座儿,包公坐在正面,包兴打横。虽系主仆,只因出外,又无外人,爷儿两个就在一处吃了。堂官过来安放杯筷,放下小菜。包公随便要一角酒、两样菜。包兴斟上酒,包公刚才要饮,只见对面桌上来了一个道人坐下,要了一角酒,且自出神,拿起壶来不向杯中斟,花喇喇倒了一桌子。见他唉声叹气,似有心事的一般。包公正在纳闷,又见从外进来一人,武生打扮,叠暴着英雄精神,面带着侠气。道人见了,连忙站起,只称:“恩公请坐。”那人也不坐下,从怀中掏出一锭大银,递给道人,道:“将此银暂且拿去,等晚间再见。”那道人接过银子,爬在地下,磕了一个头,出店去了。



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上下,气字轩昂,令人可爱,因此立起身来,执手当胸,道:“尊兄请了。能不弃嫌,何不请过来彼此一叙?”那人闻听,将包公上下打量了一番,便笑容满面,道:“既承错爱,敢不奉命。”包兴连忙站起,添分杯筷,又要了一角酒、二碟菜,满满斟上一杯。包兴便在一旁侍立,不敢坐了。包公与那人分宾主坐了,便问:“尊兄贵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包公也通了名姓。二人一文一武,言语投机,不觉饮了数角。展昭便道:“小弟现有些小事情,不能奉陪尊兄,改日再会。”说罢,会了钱钞。包公也不谦让。包兴暗道:“我们三爷嘴上抹石灰。”那人竟自作别去了。包公也料不出他是什么人。(《三侠五义》第三回、金龙寺英雄初救难,隐逸村狐狸三报恩)
展昭为什么跟着包拯?
1个回答2024-03-11 09:16

93版的《包青天》没有讲这一段10版原班人马的《包青天之七侠五义》里展昭看到包大人不畏权贵,为民请命,在陈州铡了安乐侯庞昱,就决定跟随包大人了。传奇展昭,字熊飞,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人氏,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三侠” 里的“南侠”,出场年纪二十多岁,耀武楼献艺时年纪在三十以内,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绩累累。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在开封府供职。文学人物,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还有待考证,但南侠展昭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

展昭为什么跟着包拯
1个回答2024-04-21 12:50
 包拯之于展昭如父如兄如师如友,是一个可以让他生死与共,天涯相随的人。展昭对于律法的坚持可以说主要是出于对包拯的坚持,在他眼里,包拯于公代表法律的正义与公平,于私对他有知遇之恩,父兄之爱。在这位包大人面前,刚毅如展昭,也时常像个犯错的孩子,动不动扑通一跪,可怜可爱之极。我想还从来没有一个大侠像展昭这样时常“卑躬屈膝”,不过透过这样的姿态,我们看到的是展昭的谦卑知礼,以及包拯在他心中无上的地位。
    
  用展昭自己的话说,“展某本是闲云野鹤之身,卖于帝王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可以跟随包大人为朝廷百姓做一番事业。”话虽朴实,却是展昭内心最真实的表白。包拯是他成为执法者的直接动因。如果说包拯信仰律法,展昭则是信仰公平正义,而在他的心中包拯是法律得以公正执行的保证。如若包拯罢职辞官,展昭会毫不犹豫的脱下官服,或重出江湖,或归隐山林,因为一个体制容不下包拯意味着容不下公义,对于展昭来说便失却了所有的意义。
    
  当然,展昭对于包拯的情感并不是这样硬生生的,什么都以法为先。包拯虽是他的上司,但展昭更多的视他为恩师与长辈。无论一个人多么的成熟有担当,多么的自信和坚强,如果有人可以让自己在无助的时候放下担子,迷失的时候找到方向,都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包拯正是这样一个扶正展昭前途、方向、信仰的人,因此展昭对于包拯的敬重、忠诚与护卫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包拯的存在架空了展昭心中的“我”,唯有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他才想起自己。他心甘情愿成为包拯的影子,时时刻刻自责自省,是为了对得起包拯给与他的那一份信任。同时,信任又是一付沉重的担子,即使刚强如展昭,那无所不在的压力也常在他深锁的眉头若隐若现。不过,那曾打动我们的不就是展昭的那份隐忍与承受,自制与坚持。他可以张狂,但却谦恭谨慎,他也可以成为中心,但却甘当陪衬,归根究底,是因为有包拯这样一个契合他的灵魂,并值得他用生命去护卫的人。
    
  可以说没有白玉堂,展昭还是展昭,没有四大校尉,展昭还是展昭,没有知己红颜,展昭也还是展昭,唯独没有包青天,展昭就不再是那个让我们铭记十三载的红衣护卫。
包拯死后展昭去了哪里了呢?
1个回答2022-12-16 10:19
包拯死之前就让展昭归隐起来,展昭当晚就逃跑躲起来了。
展昭为什么跟着包拯?
1个回答2024-04-01 23:22

93版的《包青天》没有讲这一段10版原班人马的《包青天之七侠五义》里展昭看到包大人不畏权贵,为民请命,在陈州铡了安乐侯庞昱,就决定跟随包大人了。传奇展昭,字熊飞,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人氏,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三侠” 里的“南侠”,出场年纪二十多岁,耀武楼献艺时年纪在三十以内,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绩累累。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在开封府供职。文学人物,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还有待考证,但南侠展昭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

包拯临死前到底对展昭说了句什么话,展昭为什么消失了?
1个回答2024-01-18 10:25

看过《包青天》的朋友都知道,包公断案是神出鬼没,一生断案无数且从来没有冤假之案子,因此被称为“青天”。但难免会遭到小人的算计,这就是需要有人保护了,有道是才能再大也怕遇到拳头,有理也说不清楚。

那么,包公的“保护神”是谁呢?答案就是——展昭,展昭作为当时时代武力值最高的一个人,为什么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就消失了呢?笔者,今天从几方面探讨下。

年龄、身体因素。

当包拯年岁已至黄昏之时,展昭的年岁恐怕也不会小了。年岁大的人都喜欢平静的生活。展昭从二十左右时间,就跟随包拯。虽然武功高强,但古人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修行到最高境界,一个人走到三丈之内就能让掌握他的一切秘密。

例如,你走到一个身边,他就知道你养了几条,逃了多少税,买了几处房产,甚至包了几个小三,都能一清二楚,你怕不怕他?

包青天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怕的人 ,你说厉害不厉害。

这本书多少人梦寐以求。

皇帝想得到这本书,因为他就可以直接分辨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有了这本书,谁也休想再骗皇帝,

统治起来就顺手多了。

庞太师想要这本书,因为有了这本书,皇帝就看不到自己的黑心肝。

忠臣们也想要这本书,因为有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直接向皇帝告状说某某要造反,同时有了这本书也可以避免被奸臣陷害。

江湖人士也想要这本书,有了这本书他们可以一统江湖。

为了这本书包青天家里整日鸡犬不宁。各种各样的人都在他家穿梭不息等等。

包青天实在无奈,他把展昭叫道面前,说这本书就拜托你了,你拿着这本书交

当然,还有关于包拯杀害身边重要谋士公孙策的说法。相传有个叫江龙的人为报弟仇愤而行凶,而在他行凶时有他的养女做为帮凶,但公孙策查到此案时却惊奇的发现江龙的养女如意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公孙策动了恻隐之心将其放走。最终查明真相,包拯怒铡公孙策。

其实,我们了解的关于包拯身边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小说中的情节,有的甚至是在小说的基础上改编的电视剧情节,比如《包公出巡》、《包青天》等等,而我们经常说的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南侠展昭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只有包拯是北宋年间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小说、演义、正史区别开了,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的人都知道,三侠中除了南侠展昭以外,另外的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都没有进入官场。

为什么都是武林人士,三侠中只有展昭进入了官场?这事需从包拯进京赶考说起。

包拯进京赶考路遇展昭,并且展昭多次救过包拯,而包拯在成名之后就举荐他,这才有了后来的展昭被皇帝封为四品带刀护卫,成了专抓五鼠的“御猫”。但是起初展昭并不想涉足官场,只因包拯御前保举,盛情难却:“唯恐学艺不惊,反要辜负了相爷的一番美意”。

在展昭和包拯共事的这么多年来看,他们得罪的人没有一个连也有一个排了。毕竟仇人多了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对于展昭来说,包拯是其唯一的靠山,在当初他们可以一起铲奸除恶,那是因为皇帝的信任,包拯还在,可是毕竟人走茶凉,在自己的靠山油尽灯枯后,他出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销声匿迹也不是一件错的事情。

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展昭本身就不想做官,其来到朝廷做事只不过是因为看在包拯的面子上,他出于对其的佩服和欣赏,便答应了其留下的要求,并全心的辅助包拯,保护包拯。而在包拯死后,他也就没有了继续留下的理由,本身就不想做官的他在此时也应该在大人去世后离开,只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
1个回答2024-03-15 10:39

因为包拯死了,没有人可以保护展昭,加上跟着包拯得罪的人太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隐退。

起因

要是说到展昭一定会把他和包拯包青天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包拯有什么危险的时候,南侠展昭就会出现救他于危难,就说明他武功高强,基本上很少有人可以做他的对手,也是为什么他可以保护包拯的原因了。

性格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展昭是一个刚直不阿和有着悲天悯人的一代侠客,同时他还会除暴安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还是最讲义气的大侠,百姓都很拥戴他的和爱戴他了。这样下来他也得罪了很多人。

包拯过世

展昭是跟随包拯的,只要看到包拯就一定会看到展昭,展昭是辅佐包拯惩恶扬善和匡扶正义的,所以包拯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心里放不下自己的兄弟,就告诫展昭:“人只要在江湖上就会身不由己,你和我的工作都是为了百姓,但是在一些人眼里,我们就坏了人家的好事,也可以说我们的职业都是与人交恶的工作,我还在就没有关系,我可以保护你,但是我走了之后,你尽量不要留恋朝堂的权力,赶紧隐退”。

所以展昭听了包拯说的,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开始退隐江湖,不再出来了。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结一下,历史上是没有展昭的记载,有也是传说,但是按照展昭的为人以及性格,没有包拯在,他可能会给其他人陷害,还会送命,所以展昭听了包拯的话隐退,也平安度过了自己的下半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