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男主有黄帝内经

黄帝失玄珠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1 14:10

是说你现在要找你的本心本性,把它比喻为最珍贵的玄珠,或是把你要炼的这个丹比喻为最珍贵的玄珠。你越是明察秋毫,你越是明辨是非,你越强,然后这股真阳离你越远,找得到找不到。

黄帝遗玄珠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3-12-04 03:23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 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 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 垢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 ‘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按:《淮南子•人 间》云:“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攫剽索之, 而弗能得之也,于是使忽恍而后能得之。”髙诱 注:“离朱明目,见物捷疾,攫剽善于搏拾物, 二人皆黄帝臣也(文及注均有讹误,从刘文典 《集解》引王念孙说改)。”于诸索玄珠之黄帝臣 中,又增一攫到。而《蜀典》卷二“奇相”条 云:“《蜀祷杌》曰:‘古史云,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沈江而死,化为奇相,即今江渎神也。’ 按《黄帝传》云:‘象罔得之,后为蒙氏女奇相 氏窃之,沈海去为神。’《一统志》引《山海经》 云:‘神生汶川,马首龙身,禹导江,神实佐 之。’”则此传说愈演而愈繁。又《山海经•海外 南经》云:“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 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郝懿 行云:“《庄子•天地篇》云,黄帝游乎赤水之 北,遗其玄珠,盖本此为说也。”或三珠树即所 遗玄珠所生树,未可知也。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是怎么几次丢失玄珠的
1个回答2023-12-17 14:17

黄帝失玄珠

据传说,黄帝有一颗又黑又亮的珠子,名字就叫玄珠。这是要拿来送给他妻子的,可是却不慎在赤水丢失,后来,有位叫象罔的人帮他找到了珠子,却又被一个名叫奇相的女子偷了。这就是黄帝失玄珠的大体过程,而具体细节是这样的。

玄珠图

黄帝与素女出去昆仑山散心,在回来的途中,他将珠子拿给素女看或者说是把玩。在经过赤水时,素女却一不小心就把珠子给弄丢了。黄帝失玄珠后,十分担忧,回到夏国之后,黄帝立刻派人去赤水周围寻找珠子。第一次,他派了很聪明的知去寻找,但是没有找到;第二次他又派了有多个头、多只眼睛的离珠去寻找,仍然没能找到;第三次是派了能言善变的契诟去寻找,照样没能寻得。他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派出了平时懒懒散散,以粗心著称的象罔去寻找,这次奇迹出现了。象罔漫不经心地接到任务后,很不当会儿事地来到了赤水周围,随便得抬起眼皮向周围看了看,那珠子竟然就在那草丛中,于是,他就奇迹般地把珠子寻回了。

黄帝见他能把珠子寻回,觉得此人能力不错,就将珠子托付给他保管。象罔接受此任务后,很随意地就将珠子藏在了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去了。这件事被奇相知道后,突然就生了偷珠子的心。于是她就在象罔的衣服上加了使人发痒的药,借帮象罔挠痒的借口把珠子偷走了。

黄帝知道后,派人追杀奇相,奇相无奈之下,吞下珠子,投河了。所以,这失而复得的珠子,最后又得而复失了。而黄帝失玄珠的故事也从此流传了下来。

黄帝铸鼎于荆山

在历史上有黄帝在荆山铸鼎一说。但是这个说法中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关于“荆山”到底是哪个荆山,争论是很多的。我们就看一下黄帝铸鼎于荆山的各种说法吧。

荆山图

一般来说,无论是人还是地点,经过历史的演变,会使一个名字出现在多个地方。荆山也是如此,我国有多个荆山。所以关于黄帝铸鼎的荆山很难确定。在史记中,曾有好几次提到黄帝铸鼎在荆山下。根据史记的记载来看,黄帝铸鼎的荆山应该是位于岐山东部到黄河中部的那个荆山。

而且根据分析,这个荆山也就是各种古书中提到的雍州荆山。雍州荆山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中心区,有许多重要的故事都会与它有关系。例如,大禹导山导水与它有关。所以,当时黄帝在那里铸鼎也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多看古书的人会发现,有一些古书中,还有关于荆山的具 *** 置的记载,说荆山是在冯翎怀德县,也就是现在的富平县关乡古城这一块上。

另外,还有大量的资料也表明了黄帝铸鼎的荆山就是坏的县的荆山。包括仓颉陪黄帝南巡,之所以叫南巡,是因为当时荆山一带属于黄帝所统辖区域内的中心位置,而洛南又在荆山的南部,所以要南巡。

根据上面的大量资料显示,黄帝铸鼎于荆山,这个荆山是怀德县的可能性比较大。

黄帝图腾

图腾是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代表一种信仰。黄帝图腾是指黄帝所领导的部落的图腾,也就是黄帝所领导的部落的象征和信仰的图形化。

黄帝图腾

关于黄帝图腾有两种说法。说法一,黄帝图腾是熊。这种说法的来源是因为黄帝原是有熊氏,而且他还继承了他父亲的位子,成为有熊部落的首领。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一开始就是有图腾的,就像他的部落的名字,应该是熊。在当时那个时代,熊对于人们来说是可怕的、凶猛的,人们对于害怕的东西会产生敬畏之情,所以将熊作为自己的信仰是有可能的。而且熊作为自己部落的象征是希望自己的部落逐日强大,所以这种说法还算有依据。

说法二,这种说法认为,黄帝图腾是龙,或者说是大蛇。当然,那时候的龙并不是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龙的样子。当时所说的龙其实就是一种大蛇。这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因为从很多资料来看,当时人们对于蛇是比较敬畏的。就像人们对女娲的描写,说女娲是蛇的身体,人的面孔。可以将自己信仰的神灵写成蛇之身,这足以说明人们对蛇的敬仰之情了。所以黄帝图腾是很有可能是龙(蛇)。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黄帝图腾是龙比较靠谱。因为我们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且古代君王的衣服上都会绣上龙,如果不是在黄帝那个时代将龙抬高了,后来的皇帝是不会愿意将自己与龙放在一起的。故而,龙是黄帝图腾的可能性比较大。

黄帝的孙子

相传,黄帝的孙子是颛顼。颛顼的出生年月没有相关的记载,只知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并为五帝之一,又被世人称为玄帝。在上古神话故事中,颛顼是北方的君主,后来一直居住在河南濮阳。颛顼的母亲为女枢,相传女枢曾经梦见一道长虹飞入自己肚子中,不久之后便怀孕生下了颛顼。

颛顼画像

颛顼出生时,头上戴着写有圣德字样的干戈。颛顼成为君主后,他以黄帝的行政作风来处理国家政事,所以社会呈现一幅安定祥和的局面。颛顼在位时间共计78年,在他90多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后来,楚国人屈原曾称自己为颛顼的后代。颛顼身为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有谋略,并且了解治国之道。除此之外,颛顼善于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使国家和政治趋于祥和和安定。颛顼腿从玄色,于是后人便称呼他为玄帝。

颛顼的贡献之一在于他发明了颛顼历。秦汉时期,世人一直使用的便是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汉武帝年间,司马迁等人在汉武帝的指示下,进一步改造了颛顼历,最后演变为太初历和三统历。颛顼身为黄帝的孙子,他创制九州,进一步统一了中原各民族。在创制九州基础上,颛顼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中原各个区域,保证了疆土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颛顼还创作了乐曲,即《承云》,《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颛顼对乐曲《承云》创作过程。

黄帝后裔姓氏

今天很多中国人的姓氏都是由轩辕黄帝的后裔演化而来。在《百家姓》中,绝大多数大姓都是黄帝后裔姓氏,比如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黄等等,他们也被称为皇帝后裔姓氏的八十六个大姓。

黄帝后裔姓氏

那么,今天就来浅谈一下黄帝后裔的来源。既然说到黄帝后裔姓氏,那么先来说一下黄姓氏的起源。黄姓身为黄帝后裔姓氏的一支,它与黄帝也有着紧密相关的直接联系。相传,山东曲阜有一名叫皇娥的姑娘,她的容貌姣好,白天常常出游欣赏美景,夜里常常纺织衣物。一天,皇娥和黄帝在出游途中相遇了,俩人一见钟情,并结为百年之好。大约一年后,皇娥生下一子名叫少昊。夏禹时期少昊的后代被分封在黄,并建立了黄国,所以便有了黄姓的产生。那么,除此之外,关于黄帝后裔姓氏还有什么有趣的起源故事吗?尧舜时候,黄帝有一个名叫伯益的后人,他是尧舜时期著名的大臣。伯益曾经担任掌管火种一职,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积极发展生产力。随后,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不久后舜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伯益,并给伯益的后代赐姓嬴。战国时代时,伯益的后代被封为马服君,于是便有了马姓氏。

其实,关于皇帝后裔姓氏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多了解其中的渊源。

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1个回答2024-03-16 10:58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黄帝内经 讲解 内容
1个回答2024-01-20 15:23
买一本白话文解释的来看看就知道了,你会发现平常这些中医大家们所说的都是来自黄帝内经。
黄帝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2:31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炎黄子孙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魑魅魍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黄帝传说故事的相关作品
1个回答2024-01-22 00:32

相关作品有:《黄帝首闷凯与黄陵文化》、《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历代名人祭黄陵》者唤、《历代祭黄罩洞帝诗词选》等。

关于黄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3:49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建了中国古文明,相传,古代中国有两个部落,一个是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一个是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蚩尤部落经常搔扰,侵略黄帝为首的部落,掠夺财物,牲口,等。黄帝率领部落成员打败了蚩尤,统一了中原地区,这就是早期的中国。
黄帝内经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2 02:45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
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
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
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
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
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
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册猛,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
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
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
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
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州盯桥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则慧不
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
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
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