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赵扬

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画像
1个回答2024-02-17 01:39

唐玄宗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宋太宗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2-21 22:20
系统不让发要的
南宋宗室赵士程简介,赵士程和陆游前妻唐琬有孩子吗?
1个回答2024-02-10 20:07
人物生平

赵士程 ,生卒年不详,与陆游、梁克家等同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宗室。唐婉改嫁后的丈夫。

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乾道七年,赵士程任宗正司时,陆游年已四十七岁。陆游与唐琬在沈园相遇时,“ 实绍兴乙亥岁公元年也” ,当年陆游才三十一岁, “ 未久唐氏死”。赵士程曾任过武当军承宣使,他在唐婉死去十余年,来到福州任宗正司,两年后离任去了,唐婉死后终身不娶。宋代大诗人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故事, 最早见于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 陆务观初娶唐氏阂之女也, 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 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 则为别馆, 时时往焉, 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掣去, 然事不得隐, 竟绝之, 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 尝以春日出游, 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 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 为斌《钗头凤》一词, 题园壁间云 实绍兴乙亥岁也。未久唐氏死 ” 民国九年涵芬楼据元刻明补本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七引况周颐《香东漫笔》说“ 放翁出妻姓唐名碗, 和放翁《钗头凤》词, 见《御选历代诗余》及《林下词选》。”知陆游妻名唐琬, 唐琬后夫赵士程在沈园见陆、唐相遇, 竟“ 遣致肴” , 其豪爽风度令人叫绝。但七八百年来, 赵士程为何许人, 未见人谈及, 诚千古憾事。

我在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二十五《秩官类六· 西外宗正司官》中发现一条记载“ 知宗正司一员,绍兴三年移司福州 赵士程,

武当军承宣使

乾道七年五月任。赵不敌, 左朝奉大夫, 乾道九年十二月任· · ” 据传抄本。梁克家与陆游、赵士程为同时代人, 其记载是准确无误的, 这也说明周密记载唐琬再嫁确是事实。

个人作品

《乌山石志》

乌石山志下 福州地方旧志

建炎庚戌正月二日,侄士,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开府嗣王仲,巨源书。楷书,径四寸,镌蟠桃坞左。

赵氏家谱源流

从宗亲书信中重温赵宋宗族历史

案赵仲(1073—1137),字巨源,初名仲 ,太宗玄孙。太宗生商王元份。元份生允让。允让生宗辅。宗辅生仲。仲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 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建濮王园于绍兴,袭封嗣濮王。卒,追封仪王,谥恭孝。生十一子,子嗣蕃盛

据《国朝三修诸暨县志》记载,赵士b、赵仲之女婿廖虞弼亦葬陶朱山。可知此派赵氏从赵仲迁居绍 兴以来,其子士从、士b又自绍兴来居诸暨县城,女婿廖虞弼一家亦同迁。晚年此派后嗣无着,或已外 迁,或已无嗣,尚待查考。姑以葬地暂名曰陶朱山派。

社交关系

仪王赵仲,字巨源,楚荣王宗辅之子,濮安懿王赵允让孙也,初名仲。熙宁十年,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嗣位,授靖海节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帝位于南京,仲由汉上率众径谒时嗣濮王赵仲理北迁,乃诏仲袭封,加开府仪同三司,历检校少保、少傅。绍兴元年,充明堂亚献。七年,薨,帝为辍朝,赐其家银帛,追封仪王,谥恭孝。

仲事母以孝闻,喜亲图史。性酷嗜珊瑚,每把玩不去手,大者一株至以数百千售之。高宗尝问坠地则何如,仲对曰:“碎矣。”帝曰:“以民膏血易无用之物,朕所不忍。”仲惭不能对。子士从、士街、士]、士街、士歆。(十一子,见前)

唐太宗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3:46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唐太宗与武则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5:12
武则天出身于一个非士族门阀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她的父亲武士彟虽系寒门地主,但因经营木材致富,得与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相结交。武士彟助唐起兵反隋,成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跻身于唐王朝统治阶级集团,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关陇名门、军事贵族之家,外祖父杨士达的隋朝为纳言,是一个宗室宰相。武士彟与杨氏联姻是高祖高渊做的媒人。武则天在这样的农行环境熏陶下,从小精通文史,聪敏机智,性格倔强,善于应变,胆略过人。她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闻其美貌,召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一日贞观去看望媚娘,媚娘得到通传后故意不出外迎接,而是继续在书房临摹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到门口后不见媚娘,得知她在写字后就自己进去,在旁观看。媚娘在临摹完《兰亭序》的第一段后正准备写第二段,唐太宗就出声赞叹。媚娘故作刚知道唐太宗来到,急忙请罪,唐太宗并不计较,反倒称赞她的字好看,只是和他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过于肥大。媚娘奉承说自己的字无法与皇上的相比,唐太宗感叹不能学好王羲之的字,媚娘却说:“皇上,媚娘以为,皇上并不需要学王羲之的字,更不必为此感伤。王羲之的儿子学了父亲的字一辈子也依旧和王羲之的字有很大不同。皇上应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字,这样后人就会记得皇上的字,而不是王羲之的了。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才是。”唐太宗听后大加赞赏。
第二个就是二楼说的狮子骢的故事了。
还有一个我知道的就是唐太宗在知道“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流言后,对媚娘起了杀心。一日他传媚娘到亭子里下棋,媚娘应约后发现唐太宗不仅下棋时心不在焉,频频输棋,更反常的是他竟然佩剑下棋。媚娘立刻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后来唐太宗下不下去了,忘了是问媚娘什么,媚娘答完后贞观皱起眉头,拿起酒杯,媚娘说:“皇上今日其实是要来杀媚娘的吧。没想到媚娘忠心耿耿,却要因流言而死,实在是令人心寒啊!”唐太宗听后很是心虚,说:“怎么会呢,朕如此喜爱你。”媚娘冷笑一声说:“哼,是吗?”然后一手夺过唐太宗手中的酒杯,往地下一扔,立刻有四名彪悍男子持刀跳出。媚娘冲上前去,喊:“皇上不必动手,就让媚娘自行解决,以除皇上心头大患吧!”说完就去夺唐太宗的佩剑。唐太宗大惊失色,急忙与媚娘夺剑,并挥退四名杀手,发誓日后绝不再杀媚娘。(大意如此)
这是我所知道的两人之间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你是要两个人各自的故事,请联系我,再发给你,谢谢
关于唐太宗的 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03:50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前世不忘,吾属之师也
唐太宗的第十八个女儿是谁?还有她一生有什么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1:33
唐太宗共有二十一个女儿,十八女:金山公主,母不详,早夭。
唐太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0:09
唐太宗很怕魏征,有一次,他捉了只小鸟玩,突然魏征来了,唐太宗怕魏征说他不务正业,马上把小鸟藏在袖子里,然后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魏征早就看见那小鸟了,便故意罗里啰嗦地漫天漫地说了好长时间,然后才告别而去,等唐太宗把小鸟从袖子里拿出来时,小鸟早就窒息死了。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很伤心,他说:“人以青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块位明镜啊!”
唐太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06:46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原文: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唐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朕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