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明朝那些事4杨继盛

王更新明朝那些事哪一集讲杨继盛
1个回答2023-04-16 14:17
第四部第十一章 勇气
明朝大臣杨继盛后人都有谁 如何评价杨继盛
1个回答2022-12-26 08:58
明朝官员。对嘉靖帝进行“死柬”,最终被严嵩严党谋害。
为什么说杨继盛是明朝第一硬汉?原因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3-01-04 04:20
这是由于他的表现非常的勇猛,而且他根本就不怕疼。这是由于他曾经亲自为自己割肉断经,而且别人看了都受不了,他自己却面无表情,所以才会被称为硬汉。
为什么说杨继盛是明朝最令人敬佩的谏臣?
2个回答2023-02-15 23:21
因为他的实力很强,他很善于出谋划策,他为明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率真善良激励了很多人,有很多人都很敬佩他。
明朝杨继盛的诗《小雪》原文是怎样写的?
4个回答2023-01-08 11:46
破窗不奈西风冷,况复萧条一敝裘。疏雪飘残忧国泪,寒更敲碎贯城愁。
悲歌劳扰惭燕士,坐卧浑忘是楚囚。四海寻家何处是,此身死外更无求。
求杨继盛绝命诗意思
3个回答2022-05-28 16:55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
留作忠魂补。
意思是“他一心报国,胸有正气,这一生没有报国,只求死后报国”,瞎写的,见谅!
杨继盛巧对趣话讲了几件事
1个回答2024-03-04 13:55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士。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么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作阵交战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

  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后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趣味对联故事:杨继盛巧对趣话
1个回答2024-01-18 20:10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
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杨继盛好学文言文
1个回答2023-11-07 09:04

1.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杨继盛,七岁母亲去世。

继母很爱护他,让他去放牛。继盛路过村里的学堂,看见同龄的小孩子在读书,心里非常羡慕他们。

于是把这个愿望对哥哥说了,请求让他去读书。哥哥对他说:“你还这么小,去学什么?”继母斥责道:“小孩子放牛的时候你又不说他小,读书反倒说他还小!”哥哥把这跟父亲说了,(父亲最终答应了),让他去学习,当是还得放牛。

他十三岁的时候,才(正式)进学堂。家里贫穷,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参加乡试的时候中榜,最后在国子监研习学问。贬狄道典史。

这里各种番,一般很少知道《诗》、《书》,继盛大简子弟弟秀的一百多人,访问三经师教的。卖所乘的马,从妇女服装,市田资助学生。

县有煤山,为少数人所占据,人民敬仰柴二百里以外,继盛大召见番人告诉他,大家都佩服地说:“杨公就需要我们穹帐,也放弃了,何况煤山吗?!”外国人民相信爱的,叫“杨父”。

2. 杨继盛七岁失母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63****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有删改)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二、翻译:

杨继盛七岁时母亲去世。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都在读书,很是羡慕。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哥哥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放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

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这个地方汉人和番人杂居,习俗落后很少有人了解诗书。杨继盛从他们的子弟中选拔优秀的一百多人,聘请三经老师教他们。他卖掉所乘的马匹,卖出夫人的服装,买田资助这些学生。这个县有座煤山,被番人占据,农民(只得)依赖二百里外的柴薪(生火做饭)。杨继盛召集番人并说服他们,他们都心悦诚服地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毡帐,我们也舍得,何况是煤山呢?”番民非常信赖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3. 杨继盛,字仲芳文言文使牧牛到最后举乡试原因

杨继盛,字椒山,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丞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

我觉得,他之所以会中举,是因为“益自刻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发奋图强。首先,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其次,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最后,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中国古代狱中所写的书有哪些?比如明朝杨继盛、杨涟、左光斗入狱写得一些?
3个回答2022-09-01 00:40
我推荐一本书吧,叫《东林本末》里面收录了六君子的辞诗,辞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