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

诗: 额尔古纳河
1个回答2024-02-22 16:21
云在天上轻轻地飘

云在水里静静地流

我已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天空

我就像一只展开翅膀要飞的鸟

找不到飞翔的初衷

额尔古纳河

美巧激老得让人心疼

游船缓缓地走

中俄友谊桥、室韦小镇、俄罗斯的小村庄

随着我的心境舒展在波光中

舒展成无垠的草原

舒展成绚丽的星空

我多想停留在这一刻

和你孝升相伴终生

如果日后,我遇到难过伤痛

我会租一个小小的木刻楞

在这里安静地度过余生

清晨牵着马儿去河边饮水

穿着布衣布裙把牛奶挤在木桶

学习做大咧巴和酸黄瓜

我还会养条大狗

一起在河水里嬉戏、游泳

如果有人来看望我

一定吃惊

白领丽人怎么变成了一个田园村姑

那我会请他品尝现挤牛奶的清甜

现烤羊排的香浓

他一定会大快朵颐,舌头幸福得发疯

希望我的人生没有苦痛

额尔古纳河,我远方的恋人

永远地住铅迟在了我的心中

我会赶三千里云路

看你星河璀璨,看你冰雪消融

看你山花烂漫,看你漫天红枫

我想靠你肩上看云卷云舒

我想躺你怀里看风起云涌

我想与你一次又一次地灵魂相通

2018****
额尔古纳河右岸电影为什么看不了
1个回答2024-01-20 20:44
没有版权。由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电影网友评价都不好,从而制片方将《额尔古纳河右岸》电影的所有版权都收回,导致各大平台都看不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是2012年由杨明华执导,斯琴高娃,艾丽娅,鄂布斯,季晨主演的电影,影片用充满乡愁的镜头,对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及萨满信仰进行了史诗般的回顾,这是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影片,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影片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1-23 09:45
不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的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其中内容大部分都是作家虚构的成分,并不是真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我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1-24 01:30
乌娜吉。
1、小说简介: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2、《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察敏子建所著的长篇段敬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败燃枝,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大家看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没有啊?写的怎样啊?
1个回答2023-08-16 10:44
就是迟子建写的那个
额尔古纳河右岸名句
1个回答2024-03-06 17:36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祥猜灶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兆山曲达。

16、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7、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谨扮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额尔古纳河右岸》
2个回答2023-12-24 21:3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在2019年9月23日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额尔古纳河右岸安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4 11:13
城市名字。额尔古纳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位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额尔古纳河右岸指的是从河的源头开始,沿着河流向下流方向看,河流右侧的陆地,也就是东侧或南侧的陆地,视觉上与左侧的河道隔开。安达是指位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一个城市,属于中国黑龙江省的鹤岗市辖区,地理位置在额尔古纳河下游,地势平坦,属于中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短暂,适宜旅游和开发农业。所以,额尔古纳河右岸安达是个城市的名字。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草原地带,被誉为“天然的牧场”,有着广阔的草原、壮丽的戈壁、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丰硕的历史文化遗产。
额尔古纳河右岸黄吗
1个回答2024-01-26 20:25
额尔古纳河右岸不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土地主要耐手是绿色的草原和森林。额尔古纳河流经中国和蒙古国境内,是中国最大的跨境昌颤嫌河流之一,河道洞此干流长982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
《额尔古纳河右岸》
1个回答2023-11-12 23:49
《额尔古纳歌右岸》-迟子建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迟子建

这本书呢,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次听说这个作家是高三的时候,那时候做了很多题,然后就有一种报纸,上面会每期推荐一名作家,然后我就看了她的简介,现在记起的也不多了,大致还记得迟子建是一位女性作家,六几年的,可能跟我们的父辈年龄差不多,出生于黑龙江,她的小说风格偏向于朴实敦厚,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因为出生于北方,所以她的文字透露着一种北方女性特有的特性,坚忍,大气,文章中的文字大多是朴实无华的,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大多是写实,而这种书,现在又有了一种专业的说法,生态文学,这本书是一本中长篇小说,荣获了茅盾文学奖,文章是通过一位饱经风霜,看遍了世事变迁的部落最后一位酋长老夫人自述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开来,翻开来,读了几页,我的脑海中就构建了这样一个画面,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在茂密的桦树林里,一群鄂温克人在过着靠放养驯鹿和打猎为生的生活。为了鹿群他们需要搬迁,他们住的希楞柱也像现在的蒙古包一般,可以搬走,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是居无定所的,是漂泊不定的,而生存则是看天看运气,当驯鹿所食的蘑菇和苔藓快没了的时候,他们要举家搬迁,即使刚失去了亲人,即使妻子刚刚大出血身体虚弱,但为了生存,为了整个部落,他们不得不搬迁,他们打猎,也生吃动物的肉和内脏,过着最原始的生活,而每次打到了猎物,都是整个部落一起平分,而生存的困苦还不能打倒他们,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在那么恶虐的环境下,人的生命长短也只能靠天,原本还是壮大的部落,慢慢的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去,打猎的时候在驯鹿上冻死了,被狼撕扯着死了,被自己亲哥哥失手射死了,从树上摔下死了,在那个时候,任何一些很小的因素都有可能让大家处于死亡的边际,但是作者对这些生死的描写都只是一笔略过,不会太多描写,包括感情的变化也不会太多描写,最多的就是被抛到山后的白布袋,然后搬迁走了过后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了,那就像一个寄托,好像生死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我现在想来,可能她就是想告诉我们,那个时候险恶的环境,能做到的就是苟且的活着,所以生生死死自有天命,纯朴的鄂温克族人已经习惯了,一个部落乃至一个氏族的壮大是需要一些牺牲的,可能这也与作者本身的经历有关,在这本书写完的时候,刚好也是作者丈夫逝世三周年,很难想象到,她曾经渡过了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她又是如何熬过了那些时间,所以她现在对于死亡已经不惧怕了,看淡了风起云涌。她也写过一本《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面就回忆到她与丈夫生前的生活点滴,不过也读出她内心的苦涩与无助,文章中最后那一辈人也只剩下了叙述者了,她见证了这个种族从茹毛饮血到逐渐接受新事物,开始下山居住,到大城市读书,到由萨满跳神治病到求助医生治病的心态转变,种种变化,都由她亲自经历了,随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世,这个原始的茹毛饮血的鄂温克族部落也逐渐消失了,这篇小说呢,里面的人物比较多,名字也起的不好记忆,我会经常翻到前面去回忆谁是谁的谁,要不然就会一脸懵,这里面也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萨满可以通过跳神治病这些,虽然可以想到这是作者的想象,可能以前也是真实存在的,毕竟文学作品,要有土地也要有种子才可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