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听力意义

教学设计《散步》批注样例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8-21 09:57
批注大体归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专,弄清词义,指属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奇迹读提供条件。
初中历史教案全集呀亲,求求求!!!
1个回答2024-08-21 09:57

木有啊!再想想办法吧

 

新学期的目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8-21 09:56

新学期的规划和目标可以这样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学期之计在于开始,新学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新生活意味着新开始,新开始象征着新的挑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年、新春、新学期,我也该有新的打算。过去的一年在我的努力之下,学习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年的学习中我们将继承优点,改正不足,争取把学习做的更好。

1、结合自己上学期的不足。

计划可以像作文一样,首先有一个开头,先回忆自己上学期,学习当中生活当中的不足,引出后面的计划(要改正的方向)。

2、对自己不良习惯的改正。

一开始可以从不良习惯去开始,比如做作业比较拖拉,经常性的迟到,要给自己一个计划,比如说作业要按时去完成,每天都要几点到学校等等。

3、给自己的小目标。

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根据自己目前的能力去定目标,你本身可能成绩是七八十分的,这个学期可以朝着八九十分冲刺,不要一下子说每次考试都要满分,不切实际。

4、请求老师进行监督。

不管是成绩的提高也好,还是习惯的改正,光靠自己一个人说是不够的,可以写上请求同学们,老师们,一起来监督我等等。

5、不止是学习的计划。

虽然是学期计划,但是除了学习上面,其他的计划也是可以写的,比如自己额外可以每周写一篇日记,也写到计划里去,老师会表示很高兴。

6、最后做一个总结。

跟一开始的开头一样,开头是反思,结尾就要总结,可以再肯定一下自己的计划,所以!这个学期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最后给自己说一个加油。

诗经采薇节选诗句
1个回答2024-08-21 09:54
《采薇》
  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内。
  靡室靡家,容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以雨为话题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8-21 09:51
雨的诉说



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它们从天空飘落,伴着欢快的足音,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胸脯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啊!这就是雨儿快乐而沉静的一生。

清风吹拂,春雨潇潇。整个大地都弥漫在斜风细雨中,小雨欢快地从天空落下,它们是春姑娘带来的天使,去履行它们的职守--酝酿生命,带来苏生!

雨儿们洋洋散散,落到小草的身躯上,落到树木的枝干上,落到干涸的土壤里。它们呼朋引伴,在空中跳着、跑着。渐渐地它们的伙伴多了,滋润着大地,带来了生机。小草在它们的冲刷下挺直了腰杆,青得逼人们的眼睛。田野在它们的滋润中,散发出泥土的幽香。空气在它们的洗涤中变得清新而自然。

它们不仅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更浸润了人们的心田。它们是爱的种子,是无私奉献的使者,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滋润了大地,更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在它们极其短暂的一生中,听到的只有欢声笑语,却没有丝毫的哀愁与抱怨。每滴雨水都带着爱和祝福,唤醒沉睡的种子,唤醒沉睡的大地。其实,在生活中,又有多少像雨儿一样的人呢!他们默默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虽然生活贫困,生命短暂,却从来没有任何的抱怨。倘若我们能像雨儿那样,有着平和的心境,旷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将多姿多彩,丰富而快乐。忘记忧愁与烦恼,作一个快乐的人吧!

雨儿!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密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我又一次次听到了雨儿纤细的足音,听到了雨儿深深的呼吸。我把这段最动人的雨声深深地印在心中,并永远珍藏起来。

噢,我明白了,我真的明白了,这便是雨的心曲!
核舟记原文
1个回答2024-08-21 09:50
核舟记原文〔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译文】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谁有陆游《游山西村》《书愤》的精品教案
1个回答2024-08-21 09:43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注释:1、书愤:抒发义愤。书:写2、楼船:战舰3、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4、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5、塞上长城:作者自比。6、堪:可以。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



二、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三、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四、探究课题: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



观点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

观点二:“气”为“豪壮之气”,理由是:①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解为“悲愤”,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所如山”的形象再现。②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表面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



五、点评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闲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六、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曾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能像诸葛孔明那样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王世充是谁
1个回答2024-08-21 09:42
王玉凤(孙卉凝饰) ——王世充的独生女儿,美丽刁蛮,性情骄纵,由于父亲当年为了自救,牺牲其母,对她的心理造成伤害;而王世充为弥补歉疚,对女儿倍加宠爱,造成她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个性。可是,她对青梅竹马、儿时玩伴的“张天保”,却情有独钟,其原因是张天保,当年冒死救她出冰窟,因此她铭记在心,终身非张天保不嫁。无奈张天保一心复仇,始终不愿与她一起;其父呢?又一意夺取天下,把她当成犒赏的礼物,许配给有功臣子,令玉凤对男人大失所望,导致最终看破红尘,剃度为尼。
伤仲永说课稿
1个回答2024-08-21 09:39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宁波中考分数公布
1个回答2024-08-21 09:38

2023年宁波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如下:

奉化:2023年奉化区普遍高中抛档上下线规章:561分。据悉,该区本年加入中考弟子数:4331实。

镇海:镇海中学:定向调配最矮上下分数线678分,统招688分。蛟川学堂高中:统招(公办始中)675分。

余姚:一、普高最矮上下线:579分;两、余姚中学融合招生分数线:687分;三、余姚中学定向生“基准线”:661分

宁海:普高抛档线规章:528分;宁海中学当选最矮上下分数线:660分(中考绩绩前1000实);知恩中学当选最矮上下分数线:643分(中考绩绩前1500实)

慈溪:一、普遍高中抛档上下线:580分值;两、慈溪中学当选分数线;统招生第一批次:685分(实次179);调配生最矮上下线:657分(实次1501);统招生第两批次:680分(实次316)

一、普高的当选批次

中考绩绩发表后分批次当选,已被前批次当选考生,没有再参预后阶段当选。最初入行的政策是“3+4”中原一体化当选,其次入行五年制学前培养大博班当选,随后普高和职高分类当选。

普高当选的顺次为:1.自决招生当选,自决招生存划未能告竣的,计进融合批次招生存划。2.统招当选,开始入行定向调配当选,定向调配招生未告竣摆设,计进融合招生批次摆设;随落后行融合批次当选。

职高当选的顺次为:1.专长生当选。2.统招当选。重心城区高中段融合当选齐部终了后,未被当选的考生持市培养局中招办印发的分数卡、准考订,在限制的光阴内,可向尚有学额的书院报实,由招生书院择优当选,报市中招办批准。

二、中考后怎么学习

1.转变学习思维

在高中阶段抢跑式学习过程中,比提前预习更重要的一步是转变学习思维。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初中阶段都有一定的差距,初中“手拉手”式的探索学习不能适用于高中的学习。

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学习思维和思考方式,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学会挖掘,将知识更加的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学会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因此,初升高的学生在暑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转变思维,以便适应新高考。

2.构建学科体系思维

所谓的学科体系思维,就是在面对学科问题时,能够快速抓住问题核心,从脑海中迅速搜索到相关的理论,并找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思维能力。

所以,要求学生暑期在不断优化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初中知识查漏补缺,更好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和过渡,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后,才能更明确预习的方向,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