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然心动墨翟在线阅读

墨翟这里的翟什么读音
1个回答2022-09-03 23:46
翟拼音: [dí]
墨子,名翟读音
1个回答2022-09-08 22:39
墨子,名翟(dí)
翟墨的人物经历
1个回答2024-04-03 04:55

翟墨,女,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京剧老旦演员。生于1978年。1997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进修。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应届大专毕业生及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青年老旦教师,第三届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受教于诸多名家老师。师从赵葆秀、孙振泉、王玉敏、李鸣岩、杨韵清、张岚、王晶华等。学演了很多优秀及新编剧目,多年来积极参加各种京剧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墨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17 10:55
古哲墨翟:古代先哲墨翟,墨翟是人名,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翟墨事迹!详细
1个回答2024-03-16 11:44
  翟墨:从画家变为航海家 为大海拒绝酋长女儿
  远古的时候我们从海洋中来,如今我们还要到海洋中去。这句话被翟墨演绎成,“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所有的生命都源于海洋,所以我们不是出海,而是回家。”2009年8月16日,41岁的翟墨驾驶着帆船回到日照,完成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环球航海。在为期一年、长达28000海里的旅途中,他途经雅加达、好望角、巴拿马,穿越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流域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泰安的翟墨在家排行老六,他在巍峨的泰山边上长大,大海只是山那边的一个梦。

  大学毕业后成为印象派油画家的他,在1999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帆船,从此他就对航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在新西兰国家艺术中心举办画展,主办方让他帮忙拍摄一部关于航海的电影。拍摄中他认识了一位来自挪威的老航海家,后者为躲避南太平洋的季风,只能暂时把船停靠在奥克兰港。

  “我已经不记得去过多少个国家,”老航海家说,“我已经绕了地球一圈半还多。”交谈过后,翟墨便从一个画家变成了航海家,“那正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通过帆船航海的方式,去到其他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一些地区,去探索最古老的土著艺术,然后把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串联起来,寻找艺术的本源。”

  不过,培养一个这样的兴趣并不容易。一趟近海航行都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远航的费用就更不必说了。“拉赞助很难,很多厂商因为考虑到这项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怕万一失败了给他们的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航海的这些年里,翟墨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己的卖画所得以及一些社会团体的支持。

  4年前,翟墨的8件大尺幅作品在北京的云水天地画廊展出。

  谈起画展的目的,翟墨相当坦率:“卖掉它们,支持我的航海活动。”此前,他的作品曾经在法国和新西兰等地展出并被收藏,回到中国开画展的机会很少。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在最近几百年间远离了海洋,一些欧美学者说中国的文化是“黄土文化”,但实际上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中国人就和水有了亲密的接触。翟墨要改变这种看法,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和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和大海的距离。”

  翟墨花40万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当地买了一艘帆船,开始了他的近海航行,不久之后就有了环球的目标。2005年3月,翟墨驾船从大连出发至海口,途经烟台、青岛、上海、厦门、台北、深圳、香港以及南沙等城市和海域,总行程18000海里。

  同年10月,翟墨从青岛出发,沿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经菲律宾回归,历时18个月。航海已经成了翟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他说自己并不是出海,只是回家。“即使是没有新大陆和黄金国,我们也一样要到海上去。”

  不过,在航海过程中翟墨也并没有忘记画画。他曾经停靠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了丰富的风土民情,他已经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很多作品。

  “我不想做一个冒险家,也不是一个运动员,只想通过航海和这条船转载更多的东西,包括绘画、土著艺术、音乐、舞蹈、人类学的问题……我把航海作为交通工具,我需要驾船研究艺术,比如非洲、印第安、玛雅的艺术等等。我喜欢土著艺术,驾船可以去那些坐飞机去不了的岛屿,我希望通过航海实现我在这一方面的理想。”

  站在海港上看金色的落日、蓝色的大海和洁白的船帆,美不胜收,所以航海经常被冠上“浪漫”二字。但是就真正的水手而言,浪漫并不存在,他们时时要面对的都是生死考验。

  在翟墨的众多航海经历中,他遇到过很多危险的时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碰上十一级飓风和深海地震一起发生。当时船舱都被水淹了,帆已经被刮成一条一条的,脚上还划了一个口子。“天色已经发黄,海都是黑灰色的,我尽可能地什么都不想。”被困在两平方米的甲板上,那一刻翟墨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是生还是死。风浪稍稍过去之后,他挣扎着爬起来,去船舱内找到医药箱,自己打麻药、缝针。

  去年7月,他的方向舵被风浪打断,只能靠人力掌舵支撑。5天5夜之后,没有等到救援的翟墨冒险向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靠近。那里是一个美军基地,他被怀疑是间谍而被抓去盘查。“太累了,想着能够到陆地上已经是幸运。他们问话的时候,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怎样都无所谓了。”

  每个刚认识翟墨的人都会问他害不害怕,他的回答永远都是:“我不是在和风浪搏斗,而是在和自然进行直接的、透骨的交流。如果在航海的过程中没有遇上大浪和飓风,也体会不到其中真正的乐趣。在深海航行时不会有任何人来救你,你自己就是一切。”

  除了危险,单人环球航海还要遇上另外一个问题——孤独。但在翟墨看来,孤独并不那么可怕,它是可以被享受的。

  翟墨是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最喜欢一个人在海洋深处徜徉,可以尽情地感受着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在航行到南太平洋上时,他甚至没有使用任何通讯设备。

  当然,在最为危急的关头,他也会祈祷和幻想。“我想过船如果沉了,我会漂到一个小岛上,跟一个我喜欢的女孩结婚生子,将来再也不出海了。”可是人必须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这才是翟墨眼里生命的真谛,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去和大海做伴。

  作为一个单身的艺术家和水手,翟墨走到每一个地方都会碰上有趣的事情和人,一个酋长的女儿曾经让他记忆深刻。“我对土著姑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无法带走的。”当时,酋长已经点头答应了女儿要跟随翟墨的要求,可翟墨唯一能做的只有拒绝,“我喜欢孤独,无法带一个姑娘去航行。”

  没有姑娘做伴,跟随着他的是海风、大浪、暴雨,还有鲨鱼。当船航行到5000到8000米深的海域时,海面都是黑色的,通常很少有动物出现。但是一条鲨鱼曾经出现在翟墨的帆船旁边,一直保持10米的距离跟了他一天一夜。旅程终于变得没那么孤独了,但却更加危险。

  不过,据说现在翟墨有了女朋友,是一个在青岛工作的韩国女孩。在完成单人无动力航海这个壮举之后,他终于可以暂时在陆地上享受美丽人生了
  ----------------------------------------------------------------------------------------------------
  翟墨已成功入围“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009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20 分》和《东方时空》播出了“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航海英雄翟墨事迹专题片。

  翟墨圆了国人航海之梦,是山东人的自豪,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2007年1 月,翟墨驾驶单人无动力帆船“日照”号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途经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停靠12个国家、18个港口,历时两年半多,总航程 35000海里绕地球一周后,于2009年8月16 日归航日照,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单人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被誉为“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

  2007年7月19 日,当他独自航行穿越印度洋时,11级的暴风把船上的帆吹成了布条。浪高十几米,灰黑色的天空让他满眼漆黑。更危险的是,方向舵的螺丝被风浪打断,方向舵失灵,只能靠人力掌舵航行。生存的意志激发了这位山东大汉,他双手轮换掌舵,用连接船身的绳子系在腰间,蹲坐跪趴,用尽各种姿势,在帆船上守了整整七天七夜。

  谈到环球航海中最危险的时刻,翟墨说,“我当时真后悔买了船。我就想着这次要是能活着到一个岛上,就再也不航海了。”

  然而,一路走来,翟墨没有退缩,勇敢地挺了过来。 2009年9月5日,日照市举行的“新浪杯”中日韩大帆船赛上,国际欧洲级帆船联合会副主席保罗·迪保特对翟墨说:“你很勇敢,无论给我多么大的勇气,我都不敢这么长时间在海上航行。”“要真正成为船长,必须要有能力有勇气面对海上的很多突发事件。你知道吗?每一次在风浪之后还能看到自己活着,我觉得我太幸运了。”翟墨说,“航海不是纸上谈兵,就像艺术家,学位可以是零,但境界必须是最高的。”

  翟墨的壮举感动了中国人也震动了外国人。 当他闯入美军基地时,美国大兵知道他是在进行单人帆船环球航行后,非但没有让他蹲监狱,还给他做了比萨,帮他修好船后,让他离开。临走,美国大兵们还破例和翟墨合影留念。

  翟墨成功了,在人们的眼里他是英雄。但他却不这样认为。“每到一处,我下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中国餐馆,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碰得上华人和华侨。只要能找到华人就能解决一切困难。这已经成为了我航海的秘诀。”

  翟墨记得,当他离开开普敦的那天,码头上来了很多人,所有的船都在鸣笛为他送行。那一刻,他扭过头看着“日照”号上的五星红旗,顿时觉得,自己一个人航海并不孤单,身后有亿万中国人和强大的祖国在支持着他。
翟墨事迹!详细
1个回答2024-03-09 09:48
  翟墨:从画家变为航海家 为大海拒绝酋长女儿
  远古的时候我们从海洋中来,如今我们还要到海洋中去。这句话被翟墨演绎成,“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所有的生命都源于海洋,所以我们不是出海,而是回家。”2009年8月16日,41岁的翟墨驾驶着帆船回到日照,完成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环球航海。在为期一年、长达28000海里的旅途中,他途经雅加达、好望角、巴拿马,穿越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流域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泰安的翟墨在家排行老六,他在巍峨的泰山边上长大,大海只是山那边的一个梦。

  大学毕业后成为印象派油画家的他,在1999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帆船,从此他就对航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在新西兰国家艺术中心举办画展,主办方让他帮忙拍摄一部关于航海的电影。拍摄中他认识了一位来自挪威的老航海家,后者为躲避南太平洋的季风,只能暂时把船停靠在奥克兰港。

  “我已经不记得去过多少个国家,”老航海家说,“我已经绕了地球一圈半还多。”交谈过后,翟墨便从一个画家变成了航海家,“那正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通过帆船航海的方式,去到其他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一些地区,去探索最古老的土著艺术,然后把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串联起来,寻找艺术的本源。”

  不过,培养一个这样的兴趣并不容易。一趟近海航行都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远航的费用就更不必说了。“拉赞助很难,很多厂商因为考虑到这项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怕万一失败了给他们的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航海的这些年里,翟墨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己的卖画所得以及一些社会团体的支持。

  4年前,翟墨的8件大尺幅作品在北京的云水天地画廊展出。

  谈起画展的目的,翟墨相当坦率:“卖掉它们,支持我的航海活动。”此前,他的作品曾经在法国和新西兰等地展出并被收藏,回到中国开画展的机会很少。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在最近几百年间远离了海洋,一些欧美学者说中国的文化是“黄土文化”,但实际上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中国人就和水有了亲密的接触。翟墨要改变这种看法,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和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和大海的距离。”

  翟墨花40万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当地买了一艘帆船,开始了他的近海航行,不久之后就有了环球的目标。2005年3月,翟墨驾船从大连出发至海口,途经烟台、青岛、上海、厦门、台北、深圳、香港以及南沙等城市和海域,总行程18000海里。

  同年10月,翟墨从青岛出发,沿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经菲律宾回归,历时18个月。航海已经成了翟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他说自己并不是出海,只是回家。“即使是没有新大陆和黄金国,我们也一样要到海上去。”

  不过,在航海过程中翟墨也并没有忘记画画。他曾经停靠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了丰富的风土民情,他已经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很多作品。

  “我不想做一个冒险家,也不是一个运动员,只想通过航海和这条船转载更多的东西,包括绘画、土著艺术、音乐、舞蹈、人类学的问题……我把航海作为交通工具,我需要驾船研究艺术,比如非洲、印第安、玛雅的艺术等等。我喜欢土著艺术,驾船可以去那些坐飞机去不了的岛屿,我希望通过航海实现我在这一方面的理想。”

  站在海港上看金色的落日、蓝色的大海和洁白的船帆,美不胜收,所以航海经常被冠上“浪漫”二字。但是就真正的水手而言,浪漫并不存在,他们时时要面对的都是生死考验。

  在翟墨的众多航海经历中,他遇到过很多危险的时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碰上十一级飓风和深海地震一起发生。当时船舱都被水淹了,帆已经被刮成一条一条的,脚上还划了一个口子。“天色已经发黄,海都是黑灰色的,我尽可能地什么都不想。”被困在两平方米的甲板上,那一刻翟墨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是生还是死。风浪稍稍过去之后,他挣扎着爬起来,去船舱内找到医药箱,自己打麻药、缝针。

  去年7月,他的方向舵被风浪打断,只能靠人力掌舵支撑。5天5夜之后,没有等到救援的翟墨冒险向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靠近。那里是一个美军基地,他被怀疑是间谍而被抓去盘查。“太累了,想着能够到陆地上已经是幸运。他们问话的时候,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怎样都无所谓了。”

  每个刚认识翟墨的人都会问他害不害怕,他的回答永远都是:“我不是在和风浪搏斗,而是在和自然进行直接的、透骨的交流。如果在航海的过程中没有遇上大浪和飓风,也体会不到其中真正的乐趣。在深海航行时不会有任何人来救你,你自己就是一切。”

  除了危险,单人环球航海还要遇上另外一个问题——孤独。但在翟墨看来,孤独并不那么可怕,它是可以被享受的。

  翟墨是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最喜欢一个人在海洋深处徜徉,可以尽情地感受着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在航行到南太平洋上时,他甚至没有使用任何通讯设备。

  当然,在最为危急的关头,他也会祈祷和幻想。“我想过船如果沉了,我会漂到一个小岛上,跟一个我喜欢的女孩结婚生子,将来再也不出海了。”可是人必须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这才是翟墨眼里生命的真谛,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去和大海做伴。

  作为一个单身的艺术家和水手,翟墨走到每一个地方都会碰上有趣的事情和人,一个酋长的女儿曾经让他记忆深刻。“我对土著姑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无法带走的。”当时,酋长已经点头答应了女儿要跟随翟墨的要求,可翟墨唯一能做的只有拒绝,“我喜欢孤独,无法带一个姑娘去航行。”

  没有姑娘做伴,跟随着他的是海风、大浪、暴雨,还有鲨鱼。当船航行到5000到8000米深的海域时,海面都是黑色的,通常很少有动物出现。但是一条鲨鱼曾经出现在翟墨的帆船旁边,一直保持10米的距离跟了他一天一夜。旅程终于变得没那么孤独了,但却更加危险。

  不过,据说现在翟墨有了女朋友,是一个在青岛工作的韩国女孩。在完成单人无动力航海这个壮举之后,他终于可以暂时在陆地上享受美丽人生了
  ----------------------------------------------------------------------------------------------------
  翟墨已成功入围“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009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20 分》和《东方时空》播出了“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航海英雄翟墨事迹专题片。

  翟墨圆了国人航海之梦,是山东人的自豪,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2007年1 月,翟墨驾驶单人无动力帆船“日照”号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途经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停靠12个国家、18个港口,历时两年半多,总航程 35000海里绕地球一周后,于2009年8月16 日归航日照,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单人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被誉为“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

  2007年7月19 日,当他独自航行穿越印度洋时,11级的暴风把船上的帆吹成了布条。浪高十几米,灰黑色的天空让他满眼漆黑。更危险的是,方向舵的螺丝被风浪打断,方向舵失灵,只能靠人力掌舵航行。生存的意志激发了这位山东大汉,他双手轮换掌舵,用连接船身的绳子系在腰间,蹲坐跪趴,用尽各种姿势,在帆船上守了整整七天七夜。

  谈到环球航海中最危险的时刻,翟墨说,“我当时真后悔买了船。我就想着这次要是能活着到一个岛上,就再也不航海了。”

  然而,一路走来,翟墨没有退缩,勇敢地挺了过来。 2009年9月5日,日照市举行的“新浪杯”中日韩大帆船赛上,国际欧洲级帆船联合会副主席保罗·迪保特对翟墨说:“你很勇敢,无论给我多么大的勇气,我都不敢这么长时间在海上航行。”“要真正成为船长,必须要有能力有勇气面对海上的很多突发事件。你知道吗?每一次在风浪之后还能看到自己活着,我觉得我太幸运了。”翟墨说,“航海不是纸上谈兵,就像艺术家,学位可以是零,但境界必须是最高的。”

  翟墨的壮举感动了中国人也震动了外国人。 当他闯入美军基地时,美国大兵知道他是在进行单人帆船环球航行后,非但没有让他蹲监狱,还给他做了比萨,帮他修好船后,让他离开。临走,美国大兵们还破例和翟墨合影留念。

  翟墨成功了,在人们的眼里他是英雄。但他却不这样认为。“每到一处,我下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中国餐馆,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碰得上华人和华侨。只要能找到华人就能解决一切困难。这已经成为了我航海的秘诀。”

  翟墨记得,当他离开开普敦的那天,码头上来了很多人,所有的船都在鸣笛为他送行。那一刻,他扭过头看着“日照”号上的五星红旗,顿时觉得,自己一个人航海并不孤单,身后有亿万中国人和强大的祖国在支持着他。
翟墨事迹!详细
1个回答2024-03-11 09:06
翟墨:从画家变为航海家 为大海拒绝酋长女儿

  远古的时候我们从海洋中来,如今我们还要到海洋中去。这句话被翟墨演绎成,“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所有的生命都源于海洋,所以我们不是出海,而是回家。”2009年8月16日,41岁的翟墨驾驶着帆船回到日照,完成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环球航海。在为期一年、长达28000海里的旅途中,他途经雅加达、好望角、巴拿马,穿越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流域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泰安的翟墨在家排行老六,他在巍峨的泰山边上长大,大海只是山那边的一个梦。



  大学毕业后成为印象派油画家的他,在1999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帆船,从此他就对航海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在新西兰国家艺术中心举办画展,主办方让他帮忙拍摄一部关于航海的电影。拍摄中他认识了一位来自挪威的老航海家,后者为躲避南太平洋的季风,只能暂时把船停靠在奥克兰港。



  “我已经不记得去过多少个国家,”老航海家说,“我已经绕了地球一圈半还多。”交谈过后,翟墨便从一个画家变成了航海家,“那正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通过帆船航海的方式,去到其他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一些地区,去探索最古老的土著艺术,然后把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串联起来,寻找艺术的本源。”



  不过,培养一个这样的兴趣并不容易。一趟近海航行都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远航的费用就更不必说了。“拉赞助很难,很多厂商因为考虑到这项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怕万一失败了给他们的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航海的这些年里,翟墨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己的卖画所得以及一些社会团体的支持。



  4年前,翟墨的8件大尺幅作品在北京的云水天地画廊展出。



  谈起画展的目的,翟墨相当坦率:“卖掉它们,支持我的航海活动。”此前,他的作品曾经在法国和新西兰等地展出并被收藏,回到中国开画展的机会很少。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在最近几百年间远离了海洋,一些欧美学者说中国的文化是“黄土文化”,但实际上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中国人就和水有了亲密的接触。翟墨要改变这种看法,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和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和大海的距离。”



  翟墨花40万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当地买了一艘帆船,开始了他的近海航行,不久之后就有了环球的目标。2005年3月,翟墨驾船从大连出发至海口,途经烟台、青岛、上海、厦门、台北、深圳、香港以及南沙等城市和海域,总行程18000海里。



  同年10月,翟墨从青岛出发,沿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经菲律宾回归,历时18个月。航海已经成了翟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他说自己并不是出海,只是回家。“即使是没有新大陆和黄金国,我们也一样要到海上去。”



  不过,在航海过程中翟墨也并没有忘记画画。他曾经停靠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了丰富的风土民情,他已经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很多作品。



  “我不想做一个冒险家,也不是一个运动员,只想通过航海和这条船转载更多的东西,包括绘画、土著艺术、音乐、舞蹈、人类学的问题……我把航海作为交通工具,我需要驾船研究艺术,比如非洲、印第安、玛雅的艺术等等。我喜欢土著艺术,驾船可以去那些坐飞机去不了的岛屿,我希望通过航海实现我在这一方面的理想。”



  站在海港上看金色的落日、蓝色的大海和洁白的船帆,美不胜收,所以航海经常被冠上“浪漫”二字。但是就真正的水手而言,浪漫并不存在,他们时时要面对的都是生死考验。



  在翟墨的众多航海经历中,他遇到过很多危险的时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碰上十一级飓风和深海地震一起发生。当时船舱都被水淹了,帆已经被刮成一条一条的,脚上还划了一个口子。“天色已经发黄,海都是黑灰色的,我尽可能地什么都不想。”被困在两平方米的甲板上,那一刻翟墨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是生还是死。风浪稍稍过去之后,他挣扎着爬起来,去船舱内找到医药箱,自己打麻药、缝针。



  去年7月,他的方向舵被风浪打断,只能靠人力掌舵支撑。5天5夜之后,没有等到救援的翟墨冒险向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靠近。那里是一个美军基地,他被怀疑是间谍而被抓去盘查。“太累了,想着能够到陆地上已经是幸运。他们问话的时候,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怎样都无所谓了。”



  每个刚认识翟墨的人都会问他害不害怕,他的回答永远都是:“我不是在和风浪搏斗,而是在和自然进行直接的、透骨的交流。如果在航海的过程中没有遇上大浪和飓风,也体会不到其中真正的乐趣。在深海航行时不会有任何人来救你,你自己就是一切。”



  除了危险,单人环球航海还要遇上另外一个问题——孤独。但在翟墨看来,孤独并不那么可怕,它是可以被享受的。



  翟墨是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最喜欢一个人在海洋深处徜徉,可以尽情地感受着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在航行到南太平洋上时,他甚至没有使用任何通讯设备。



  当然,在最为危急的关头,他也会祈祷和幻想。“我想过船如果沉了,我会漂到一个小岛上,跟一个我喜欢的女孩结婚生子,将来再也不出海了。”可是人必须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这才是翟墨眼里生命的真谛,他选择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去和大海做伴。



  作为一个单身的艺术家和水手,翟墨走到每一个地方都会碰上有趣的事情和人,一个酋长的女儿曾经让他记忆深刻。“我对土著姑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无法带走的。”当时,酋长已经点头答应了女儿要跟随翟墨的要求,可翟墨唯一能做的只有拒绝,“我喜欢孤独,无法带一个姑娘去航行。”



  没有姑娘做伴,跟随着他的是海风、大浪、暴雨,还有鲨鱼。当船航行到5000到8000米深的海域时,海面都是黑色的,通常很少有动物出现。但是一条鲨鱼曾经出现在翟墨的帆船旁边,一直保持10米的距离跟了他一天一夜。旅程终于变得没那么孤独了,但却更加危险。



  不过,据说现在翟墨有了女朋友,是一个在青岛工作的韩国女孩。在完成单人无动力航海这个壮举之后,他终于可以暂时在陆地上享受美丽人生了
翟墨的励志故事
1个回答2024-01-04 23:59

翟墨的励志故事

  他是第一位驾驶单人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人。最初,他只是为了追求漂在海上的自由感受,现在他开始尝试让更多的人亲近海洋。

  翟墨挽起左腿的牛仔裤,将白色药膏抹在小腿上。药膏是治湿疹用的。10多分钟前,他才在手臂上抹了同样的药膏。

  湿疹是2007年起航历时900多天的环球航海时落下的毛病。在海上,翟墨身上的湿疹连成片,但掌舵时无法挠痒,他常因此特别烦躁,在海上破口大骂,骂的是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长时间不出海,皮肤受天气和心情的影响都更小,湿疹症状会轻一些,在海上极度疲劳带来的恐惧也会慢慢好转,但翟墨仍更期待今年计划中前往夏威夷的远航。。”

   冲动下海

  每次远航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翟墨每晚都要将自己灌醉,不然他睡不踏实。单人航海,船上无人协作,为了不让帆船在风浪中偏离方向,翟墨每次都只是眯一会儿就醒来,最长的睡眠时间一次也不超过两小时。所以,每当远航结束,如果不醉,翟墨每晚都会机械性地惊醒。

  有次在三亚,夜里醒来,透过窗户,翟墨看见远处高楼顶端闪烁的红色航空警示灯,他第一反应就是有大船在前面,要撞船了,从床上跃起,朝窗口冲去。

  “这些都是单人远航留下的反应,无法避免。”翟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一开始就喜欢一个人航海,是因为性格。单人和团队,获得的知识面不一样,我如果跟团队,很多年可能都出不来,一个人就得很短时间把所有事情都掌握。以后可能带着更多的朋友去航海,把这种感觉让更多的人去体验。”

  45岁的翟墨身材魁梧,顶着一头浓密长发,现在花白了些。小时候体弱,翟墨被父亲安排学画画,连体育课都不用上,他从来没有想过会跟航海扯上关系。

  在山东泰安长大的翟墨第一次见海,是去烟台看当兵的五哥。那时翟墨经常在一个混装码头附近闲逛,臭鱼烂虾和柴油味,让翟墨的感觉不好。到海边写生,看着海浪一次次拍在沙滩上,翟墨觉得枯燥无味。

  直到2000年到新西兰办画展,停满帆船的奥克兰海岸线让翟墨大开眼界。一位70多岁的挪威老船长为躲避南太平洋的台风季,也在奥克兰停泊,翟墨受邀为老船长拍摄纪录片。多日的相处,让翟墨对帆船和航海有了全新的认识。告别老船长,翟墨就花30万元买了一条8米长的帆船。

  “这种冲动来自于我要选择一个自由的平台。”常背包旅游的翟墨曾被美国拒签,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当老船长告诉他驾驶帆船想去哪就去哪时,翟墨心动了。不同于日常渠道去往他国必须持有签证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对于单人驾船的航海家,只要在港口靠岸,该国就会允许船只休整、补给,并允许航海者登陆。

  船主先是惊诧翟墨不会开船却要买,然后花了5个小时将驾船掌舵、升帆的要领教给他。就这样,翟墨驾驶这艘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帆船,开始第一次远航,他要去塔希提,寻找年轻时偶像高更的足迹。

  首次独自远航,翟墨吃尽了苦头。巨浪打来,船舱里灌满了水,翟墨拿着碗向外舀水,不慎将碗打破,脚被碎片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翟墨往脚上打了麻药,用指头捏住划开的皮肤,为自己缝针。

  由于毫无航海经验,翟墨的船一次次偏离航线,面对好似永远无法到达的终点,翟墨开始怀念陆地,下决心再也不航海了。但28天以后,翟墨远眺到地平线,成群的海豚在船边游弋。他又开始期待下一次出海了。

  “这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翟墨向《中国新闻周刊》描绘自己未来时说,“还要出海,就是欲望,探险的欲望。今天航完这一圈,还会想第二圈、第三圈。”

   900天单人环球航行

  办公室的地上,3幅油画随意放着。每一幅画的都是大海,深色的海水,糟糕的天气和一艘孤帆被浪掀起。

  画中场景都是翟墨在航行时见到的景象,主要都来自那次900多天的环球航行。2007年1月6日,翟墨从日照起航,从南海出境,途径雅加达、马达加斯加、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跨过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总航程35000海里,于2009年8月16日返回日照,成为第一位驾驶单人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人。

  这次航行,不但使翟墨声名鹊起,也彻底改变了画家翟墨的绘画风格。翟墨以前喜欢用很艳丽的色彩,拿大刷子往画布上刷,很奔放。现在画的全是海上的景色,常常比较压抑,这和他航行时候的体会有关。在外人的想象中,海洋是湛蓝的,但翟墨笔下的海常是墨汁的颜色。

  有一次,远洋船员看过画以后,很激动地和翟墨说,只有真正去过大洋深处的人,才能知道海是这样的,在近岸永远无法体会。

  最初计划的环球航行将历时9个月,总航程3000多海里,但最终用了900多天。

  远航会遇到诸多未知因素,当实际航行天数超过预估过多时,船员会变得烦躁。通常翟墨一天会记3次航海日志,标明时间、经纬度、航向、航速、风力,并简短地记上几句话。还常用油画棒画自己看到的场景,当做航海日志。但超出航程或遇到麻烦时,烦躁还是会出现,翟墨两小时就会看一次GPS,确定自己的航线,油画棒更是不愿意拿起。这种心情其实是单人远航的常态。

  环球航行从雅加达经马达加斯加到好望角的航程中,翟墨遇到11级大风,舵被涌浪打断了,他只能每天用手扳着备用舵维持方向,不让船打转,寸步不离。

  就这样在风浪中漂了7天7夜,翟墨向迪戈加西亚岛开去,这是一个。翟墨知道可能会被击沉,但他已筋疲力尽,无从选择。拔掉了船上所有通信设备后,翟墨驾船漂向海岛。

  12名荷枪实弹的士兵驾着快艇逼停了翟墨的船,将他押上岛。翟墨在罚款和关押中选择了后者,他那时已经3天3夜没合眼。在弄清了翟墨的意图和遭遇后,美军帮翟墨修好了船,放他离开。

  在翟墨眼中,这是他环球航行中比较危险的一次经历,其他风浪在他看来虽恐惧但也都算常态。“每次出海都对风浪怀着恐惧,每次感觉都不一样,没人敢说对某个海域了如指掌。”翟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直到现在,翟墨的船舱里还摆着观音、妈祖、圣母玛利亚,这些都是他的朋友为他从各地请来的。翟墨说真正接触大海,就会有敬畏感,出海的人都比较虔诚。

   “我要赢得这个话语权”

  其实翟墨要感谢李安。自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后,他就不必费口舌再描述大洋深处的美景和危险,只需回答“抛开老虎那些不谈,确是那样”。

  风平浪静时,没有一丝风,海面静如玻璃。天空没有一丝云,头顶上只有一种颜色,毫无渐变。这是翟墨最悠闲的时候,他会拿出自带的煤气罐,给自己做点菜,喝上两盅,再看看书,还能踏实睡个觉。任由船随洋流移动。

  “但这种天也是航海最不愿意遇到的.,没风走不了,而且那种静很得慌。”翟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出海的第一天、第二天,看到日出很兴奋,心随着砰砰的跳,但没几天就烦了,如何活着到达成为最重要的考量。

  翟墨将一把小刀别在身上,通常航海家的刀会用来切食物,特别是处理鱼。但翟墨在海上几乎不吃鱼。和电影中一样,常有成群的飞鱼落在船上,翟墨都将它们扔入海中,如果有海鸟落在船上,他也只是安静地看着。他觉得在海上,它们都比自己有生命的自由,在寂寞的航程中是难得一见的生命。

  “刀别在身上,就是为了在船沉的时候给自己做个了断。”翟墨边说边指着墙上的海图说,“很多地方都不是航道,没人来救你,关键你还不知道水下会有什么,那种恐惧,也死了。”

  第一艘船已被翟墨卖掉,他又花500万元买了一艘能载20人的远航大帆船,计划今年带领一个团队横穿太平洋驶往夏威夷。只要有兴趣的人都能报名,并集中训练一段时间,不会晕船是一个底线。但这项活动一直都没有确定从哪座城市起航,因为赞助还未落实。

  结束环球航行以后,翟墨多了很多头衔,感动中国人物、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形象大使等,甚至出席多个国际品牌的公关活动,但仍少有企业愿意赞助翟墨的冒险,保险公司更是在他开始航海10多年后仍没有此类险种。

  “中国企业愿意赞助体育赛事,但不太参与这类探险活动,探险是不可以把控的。”翟墨无奈地说,“探险精神已经融入西方企业了。赞助的就是你的探险过程,赞助的是你的精神,可能没做成功,但是精神是存在就够了。”

  环球航行,被翟墨看做第一圈,他用了10年时间完成。在他的计划中,第二圈是绕行南极,第三圈绕行北极。这三圈都完成后,翟墨的航海将成为中国的符号,全世界谈航海时也将不得不提到中国。他说:“还没人走过这三圈,我要赢得这个话语权。”

  另一方面,翟墨最希望航行到中国沿海的某几个岛屿,他认为这件事比环球十圈都更有意义。但他也很避讳谈这件事。

;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读音
1个回答2024-02-20 12:55
【词语】 仲尼
【全拼】: 【zhònɡ ní 】
【释义】: 1.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墨翟:
mò dí。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汉族,我国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
三.墨翟童年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29 00:53
墨翟幼年聪明伶俐,智力过人,常围着爷爷奶奶听故事。爷爷奶奶就给他讲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及夏桀,殷纣,周幽王,周厉王等古人事迹,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尧文化,夏文化的烙印。父亲经常教他读书认字学数术,带他到“教子沟"的山上讲述王子朝的故事,到山坡上放牛,割草,砍柴,父亲还教他春种秋收,摇耧撒种,扬场放磙等农活技艺。父亲还教他木工,石工,泥工,编织等工艺......墨翟十几岁就成为一个有文化又有技术的木匠,泥瓦匠人和精通农活的好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