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英语中考卷

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2 16:52

明代的大探险家徐霞客撰写《徐霞客游记》,游遍名山大川。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发生在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05:48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说:1、万景躬亲在现在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是不可能的,读书可以弥补 。 2、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没进入富裕的阶段,要成天去旅游金钱是不允许的,而对那些有钱的人来说行万里路更是不可能的(有钱人一般都很忙 ~)。 3、“读万书,行万路”是在古代咨讯媒体不发达的时候说的,现在我们有电视、网络等,可以在家不出屋的情况下让我们随艾姆2号入深海跟神州6号上蓝天。 4、在古代科技和社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行万路是可以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有所成就,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深分工阶段,只有从书本上我们才可以理解“狭义相对论和熵”意义从而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路即使走上十万百万对这些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无用 。 5、读书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很有效率的事,我可以从《中国交通》杂志上迅速查到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不需要“行而后知”。 6、书本是抽象和具体话的知识和理论,可以系统掌握,“行万路”见闻教多不易归纳记忆。

1,现代社会的确是个咨询发达的社会,能在铺天盖地的网络,图书中获得知识,但是有楼主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么多的咨询当中包含着多少错误的咨询呢?你不去实践,怎么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尽信书不如无书”!

2,这里的行万里路不是光是字面上的走路,而是要求我们增长社会见闻,多实践! 古代的一卷书(竹子做的)记载不了多少东西,万卷也不就是相当于现在印刷的几本书~ 如果楼主按照字面的理解的话,就是读几本书就胜过走1万里路的路了~! 那么更不可比了~!读几本书的知识怎么能跟走半个中国见识得多呢~! 所以,这里的万卷书,万里路都是引申意!

3,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终还不是进行社会实践、投身于工作之中吗?光读书不用书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社会价值呢?
春哥传狗胜看春哥试卷是哪集
1个回答2024-03-17 14:37
番外《考试记》

十面
压岁钱调查问卷(来填一下,不胜感激~)
1个回答2024-02-16 10:05
1、D 2、D 3、A 4、E 5、A 6、D 6、D
补充成语:胜卷在X
1个回答2023-05-30 16:16
胜券在手

这不是成语
辨论会开卷有益正方战胜反方的绝招
1个回答2023-02-20 13:00
不开卷大家都不会做
秦国为什么能战无不胜,席卷八方?
2个回答2023-03-15 09:35
因为秦国好几代先王都励精图治,百姓们都非常团结一心,所以才能战无不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卷帘格(猜一成语)的
1个回答2022-11-02 19:42
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成语·卷帘格)
谜底:妙不可言(言可不妙)
怎样才能得到必胜客的优惠卷和打折卡呢
2个回答2022-09-22 06:56
带着你的学生证去吃,就能打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