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拓展兴趣课堂

如何拓展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空间
1个回答2024-02-16 00:21
一、拓展文言文学习的有效的时间
拓展和延伸作为文本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类型、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适时地拓展延伸。(1)课前拓展。解释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资料,认真预习。(2)课内拓展。课内拓展延伸的材料,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学生会进行对比、整合。但应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有效。(3)课后拓展。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文言文,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拓展文言文学习的思维空间
这是学生由自主吸收到自主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先疑而后问,要求学生能把握文章最精彩处,也就是最能突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统一的局部,精读细研,研究其遣词造句,研究其句式选择,研究其修辞方法的运用,研究其结构层次的安排,研读在表层语言中深层次的含义,在这些研读之中,设疑而解答,让学生真切体会其与作者表情达意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大胆质疑的习惯。如:《为学》这篇课文能把道理说得那样令人信服,主要是得力于故事,中间部分用较多的笔墨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不是学习,而是从四川往南海去的故事,这里就有学生产生疑问了:这与为学的主题有何关系呢?大家讨论后得出看法: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以事喻理的写法。可又有学生问:这个故事是如何喻理的呢?经过共同研讨,大家悟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有深有浅,为学做学问,当然有难有易,作者并不否认这一点,而是强调主观的努力。
三、重视文言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文言文的学习与实际的解题能力挂钩,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出具体的要求与指导,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
①1、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能让学生明确本单元文言文学习的具体目标,教师在课前设计的课文提示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它可以找到理解课文、把握重点的途径。我们要充分运用课前设计的诵读提示,让学生首先了解作者简况,写作背景,以及学习本文的重点。明确了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就能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久之,就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2、强调朗读感知。不断朗读,不但可以基本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增强语感,即使有一些不太懂的字词,也可以借助上下文来基本掌握。明确了课文大意,也就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语感是阅读文言文的一个重要基础。
3、强化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是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必背篇目,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响亮。所谓及时,就是要在课文学完后一二天内就能背诵;准确,就是要准确无误,可以用默写的形式来检查;流利,就是要熟练流畅,不能过多停顿或读破句子;响亮,就是要在背诵时声音响亮。
四、让文言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实际,把文言文学习引进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拓展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空间。如教《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后,让学生课后搜集古人对名楼(如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名山(如泰山、黄山)、名川等描写的诗文;收集整理对联、灯谜;引导学生寻访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无边,学无止境,满足了求知的欲望。
“古今沟通,古为今用”,掌握古汉语的一些常用实词,对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加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学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至”的意思“到”,叫学生找出能够印证此义的成语,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自始至终”、“至死不渝”等成语的意思;学了“陶后鲜有闻” 中“鲜”的意思,就能理解“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中“鲜”的意思;学了“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能理解了“浅尝辄止”的意思。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1个回答2024-02-11 04:22
  教师在课堂上要锻炼优雅自如的风度,要具有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风采。教态自然大方,微笑贯穿课堂舍得,教学中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让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幼儿园有兴趣的课堂游戏
1个回答2024-02-02 00:23
1.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首先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教育投资力度,提供场地、材料等物质条件,建立不同活动区,各个活动区应该按照幼儿的口味来设计,特别是教室更应该以有利于幼儿成长的高度来装扮,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够按自己仍然处于初级萌芽阶段的兴趣来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气氛中发展自己的探索才能。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自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总是由问题激发的,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反之那些质量低劣、毫无价值的问题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幼儿园教师要能主动地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的引出一些问题,迅速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幼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求知状态中。教师在幼儿园课堂上最好能够把情境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能够在自己平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中体验教师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幼儿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幼儿体验到在生活中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以直观形象的优势正在迅速的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无意注意、形象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孩子们更关注的是直观形象的材料,即他们更关注的是形象的图片、影像,而多媒体设备集声、光、影、像于一体,能够给幼儿多种感官的刺激,这也符合多感官学习法的原则,幼儿更容易接受多媒体教学中讲授的知识。据对记忆保护率的研究发现:单用听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至15%;单用视觉,3小时左右为70%,3天后下降至 40%,若视、听并用,则3小时左右为90%,3天后为75%。实践表明,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幼儿教学中,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效果,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升。但是广大的幼儿园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不能够完全依赖多媒体设备,杜绝离开多媒体自己就讲不好课的现象。教师们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师话语对幼儿进行启发教育的,多媒体设备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4.善于发现,区别对待,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
由于幼儿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幼儿父母们的早期教育方式也不同,加上他们先天的素养差别,以至于他们的兴趣、经验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任何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对同一活动感兴趣,应该相信和允许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有些孩子喜欢绘画,有的孩子喜欢写作文,有的孩子喜欢做算术,这就是孩子们的最初级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幼儿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个性化的兴趣,区别对待,顺从幼儿自身的意志,对他们进行鼓励引导,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顺便扩展幼儿的生活视野并延展幼儿的兴趣,更好的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成才。
总之,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幼儿兴趣的重要性与特点,尊重幼儿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扩展自己的视野,延展自己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2-19 06:37
课堂中宴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中采用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即使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去表扬他们,使孩子树伏高立自信心,这样孩子就学习就感兴趣,就会爱上学习的,我作晌厅唯为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如何上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课
1个回答2024-02-20 02:40
政治这门课程综合性、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加上近年来的开卷考试形式,学生对政治课越来越不感兴趣。一言以蔽之:政治课没劲。那么,应如何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呢?一、设置情景,巧用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政治教师而言,课堂的引入方式一定不能马虎进行,一定得经过深思熟虑。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其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还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
我是管理学老师,想找几个课堂上面提高学生兴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9:26
参考答案: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个回答2024-02-24 15:49
 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其实很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灵活而多样,大多数内容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题的学习。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在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然后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让学生回答这两部分的功能,然后老师设问:中枢视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交互联络形成一个复杂的通讯网络系统,对人体起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教学活动和教学提问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人体骨骼时,我用不同色彩的贴纸剪出各类骨的形状,在纸的背面写上相关骨的名称。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一架人体骨骼模型,让一大个男生穿上白色实验服,另找其他学生一边说出骨骼名称一边在实验服上贴出整个骨骼,最后由学生总结。学生完全沉浸在对人体骨骼的拆装这个活动中兴趣浓厚,课堂效果很好。又如,在讲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介绍了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克隆羊,我就问他们:那么你们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诞生的吗?会不会有克隆人出现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话,对世界会有什么影响呢?再如,在讲“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通过仿生学如模仿蜻蜓飞行制造出飞机,模仿人的神经网络功能制成了翻译机、图象识别机,模仿苍蝇的嗅觉器官制成了高灵敏度的小型气体分析仪,模仿响尾蛇对热敏感性制成响尾蛇导弹的导航追踪系统等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个回答2024-02-24 22:25
”。这个话题,是一个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问题。这首先要从任课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起。 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因此在备课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问,质疑及其反馈,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的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作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常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上考虑。 所谓“疑”即结合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谓“趣”即是增加趣味,以活跃思维; 所谓“情”即用生动活泼的情节或故事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比如在讲统计初步“样本与样本容量”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个灯泡制造公司的老板为检测他们厂生产的200万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让员工想办法,有一个员工提出把所有灯泡拿出来试验并测算平均寿命,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同意吗?同学们当然不同意,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呢?让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融为一体,使学生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培养。
二、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一些人认为,文科的教学才是讲情的,才能以情引趣,数学教学则难以做到。其实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情景,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黄金分割”时,我们从老师站在讲台的位置的1/3处,发问学生,老师为什么不站在讲台的中间,在舞台上报幕员、独唱员或剧中的主要人物也一般不站在中央而是站在偏左或右1/3处,窗的玻璃是正方形吗?质疑让学生引起对问题探讨的兴趣,再讲解理由、因为他们都选择的同一点正是黄金分割点。那么为什么叫黄金分割点呢?意思是说,这样分割一条线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像黄金一样极其宝贵的应用。生活中,常常应用到它如桌凳门窗、电视机等为了协调与悦目,也都用“黄金分割”的比例来划分尺寸,另在机械、建筑等方面应用也较广泛,然后再讲解什么是“黄金分割”。
这样,采取形象的描述,先从生活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考和强烈的求知欲。 三、拓展知识,引导思路 引导是学习的助推器,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力量,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愤”、“悱”状态,才能一心专注,乐此不疲。
例如在讲“概率”时,我们可以补充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聪明而又非常顽皮的小朋友在和他的哥哥派谁去婆婆家作客时,他为了确保自己去,设了一个游戏,在两张相同的纸上写上“不去”,然后让哥哥选,结果哥哥拿了一张后,他要求哥哥打开一看是“不去”,便说哥哥输,你认为他合理吗?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呢?如果是三个人,谁先拿、谁后拿一样吗?学生听了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连一些原来不动脑子的学生也积极开动“机器”设计游戏和思考问题,他们都想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抓住学生的迫切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黄华数学老师认为,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除了它代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经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去探索解决非常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深入地思考数学,促进学生数学修养的提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初中英语拓展课的作用
1个回答2024-03-14 09:18
英语拓展课的意义在于培训英语的兴趣,多了解英语的知识比学课本更重要~
小学三年级课外拓展题答案
1个回答2024-02-16 08:31
当甲像乙现在这么大时,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那么相差4-1=3倍

所以

甲今年:4+3=7倍

乙今年:1+3=4倍



121/(4+7)=121/11=11

甲今年:11*7=77岁

乙今年:11*4=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