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孩子教诲英语作文

成语指父亲的教诲
1个回答2024-02-18 03:04

有如下几个:

1、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谆谆教导

【解释】:谆谆: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3、言传身教

【解释】: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言传:讲解、授课。 身教:亲手示范、以身作则。 形容苦口婆心的说,手把手的教。

4、苦口婆心

【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多形容''劝'',经常跟劝告、渣备培劝诫等词搭配使用。

5、耳提面命

【如唯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6、过庭之训

【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7、父严子孝 

【解释】: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自】: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8、舐犊情深

【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滚正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9、老牛舐犊 

【解释】: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示例】:~,情所难禁。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10、爱子心切 

【解释】:字面意思指非常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通常是用来表示一位父亲或者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种迫切心情。

11、父为子隐 

【解释】: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自】:《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示例】: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上下家和顺。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

父亲的教诲用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08:31

父亲教诲用的成语如下:

1、明哲保身:指父亲教导子女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或困境坦饥。

2、启蒙导引:指父亲以启发和指导的方式教育子女,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3、谆谆告诫:指父亲以诚恳和耐心的方式告诫子女,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4、传道受业:指父亲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子女,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5、严师厉律:指父亲以严格和严厉的方式教育子女,让他们明白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

6、言传身教:指父亲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来教育子女,让他们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7、以身作则:指父亲以自身的言行和品德示范来教育子弊型女,激励他们追求卓越和正确的道路。

8、倾囊相授:指父亲慷慨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子女,帮助他们获得更让卜返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9、望子成龙:指父亲希望子女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期望他们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

10、古为今用:指父亲通过传统的教诲和价值观引导子女,将古代的智慧和经验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11、以德育人:指父亲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12、三令五申:指父亲再三叮嘱和告诫子女,希望他们能够牢记教诲,遵循正确的道路。

13、一席之地:指父亲给子女提供一个适当的位置和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14、悉心教诲:指父亲用心地教导子女,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15、寄予厚望:指父亲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成就。

哪个成语是父亲的教诲呢
1个回答2024-02-21 14:22

过庭之训。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一、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季氏》。

二、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三、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旅友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有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出处赏析: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嫌樱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芹镇丛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父亲的教诲是那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3:46

父亲的教诲是“良药苦口”。

1、成语解释

成语“良药苦口”意指好的药物虽然味道苦,但对疾病有疗效,比喻好的忠告虽然不好听,但对人有益。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父亲对子女的教诲方式。

2、父亲的言传身教

父亲的教诲往往通过亮亏言传身教的方式实施,他们用心思考和运用不同的铅键扮教育方法,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塑造良好的品格。他们可能会在严厉批评中指出子女的过错,或者在生活中给予一些看似严苛的要求,以此来教导和引导子女。

3、父亲的槐灶期望与责任

父亲通常怀抱着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责任感来进行教育。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成为有道德底线、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人,并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父亲的教诲常常会打破子女的舒适区,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4、教诲的价值

虽然父亲的教诲常常被形容为“良药苦口”,但这种教诲带给子女的是珍贵的人生经验和成长机会。它使孩子们学会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5、父亲的教诲的重要性

父亲的教诲在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父亲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男性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父亲的教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

6、培养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父亲的教诲常常注重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们会通过给予孩子一定的任务和责任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和意识,并教育他们承担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样的教诲有助于塑造孩子们的良好品格,并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成语 父亲的教诲
1个回答2024-02-23 06:25

过庭之训是父亲的教诲的意思。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喻指父亲教诲的成语有很多,“过庭之训”就是其中之一。“过庭之训”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庭院中受到父亲的教训。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受到上级或长辈的警示和教诲,从而改正错误,获得成功。

“过庭之训”最初出自《诗经》中的《耔耩》篇,其中“耔耩”是指学生在学步时,常常需要父亲加以指导和纠正。后来这个成语演变为“过庭之训”,也用来形容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场景,向子女传达一些重要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从而引导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的教诲,可以是指父亲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等方面的指导和影响。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父亲可能会教导自己如何维护和建设家庭,陪判包括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野罩何给予爱和关注、如何在家庭中发挥角色等。父亲可能会教育自己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包括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如何提高个人技能和才能、如何与他人合作等。

父亲可能会教育自己如何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包括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如芦脊改何与他人合作以应对挑战等。父亲可能会教育自己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如何处理公共事务、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等。父亲的教诲可能会包括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经验,这些观点和经验可以为自己和其他人提供指导和启示,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总的来说,父亲的教诲对于我们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教育我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如何维护家庭和社会关系,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那个成语是父亲的教诲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3 07:35

过庭之训是父亲的教诲的意思。

过庭之训(guò tíng zhī xùn)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于《论语·季氏》。 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备橡宏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晋书·夏侯湛传》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庭,指的是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场所。庭之训的过程涵盖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和塑造。父亲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不仅要给予子女物质上的关怀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传授道德价值观、品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过庭之训强调了父亲的教诲在子女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父亲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子女们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教诲子女,父亲能够塑造子女的价值观和人格,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过庭之训造句

父亲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过庭之训,将良好的道德标准传递给了他的孩子们。

他从小就接受过庭之训,因此在如逗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过庭之训教育我要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并且努力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爷爷经常用温和的语言进行过庭之训,他的智慧话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姐妹俩。

我们家代代相传过庭之训,这使得我们一家人始终保持着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

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庭之训,鼓励仿册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责任感。

哪句成语是父亲的教诲
1个回答2024-02-12 16:38

过庭之训成语是父亲的教诲。

过庭之训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庭:厅堂;训:教诲,教育。经过厅堂时受到的教诲。

过庭之训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语法:过庭之训偏正式;巧搜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示例:宋·张元干《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余或训,克遵良冶之传。”

过庭之训的例句

1、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2、弱弟三龄失严,从未闻过庭之训;长兄十年当户,遂莫免私囊之疑。

3、筱去往田阳县玉凤初级中学的路途中,旭景大哥哥给孝毁历崔思和小珠讲解了“过庭之训”的典故。

4、老臣过庭之训,多谢古贤,折笄之杖,有愧前达。

过庭之训的典故

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老师给你开小灶吗?”伯鱼说:“没有。有两次过庭之训罢。一次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说话。'另一次说‘不学礼就不懂得靠什么立身。’我就去学《诗》和礼了。”

陈亢十分高兴,受到三条教导:学《诗》懂得说话,学礼能够立身,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哪个成语是指父亲的教诲呢
1个回答2024-02-10 00:29

成语过庭之训是指父亲的教诲。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喻指父亲教诲的成语有很多,“过庭之训”就是其中之一。“过庭之训”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庭院中受到父亲的教训。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受到上级或长辈的警示和教诲,从而改正错误,获得成功。

“过庭之训”最初出自《诗经》中的《耔耩》篇,其中慎颂“耔耩”是指学生在学步时,常常需要父亲加以指导和纠正。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庆孝改‘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孔子的一个弟子陈亢想:”老师的儿子和我们一块儿学习,会不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呢?“

有一天,他看见孔鲤迎面走过来,就把他拉到一边问:”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孔鲤回答:”没有。只不过有一次看见父亲独自站在庭院里,我就恭恭敬敬地小步快走过去,父亲叫住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教导我:‘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开始学誉判《诗》。’

过了几天,他还是独自站在庭院里,我从那里经过,父亲问我:‘学《礼》了吗?’我摇摇头说:’没有。’他就说:‘不学《礼》,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回去便开始学《礼》’。个别听到的教诲就这两件而已。“

陈亢听了肃然起敬,感叹道:”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会说话“,《诗经》在当时上流社会是必读的书,要熟读成诵,才能在政治外交场合恰当地引用,说明自己的观点。《礼》的作用就更大了,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全符合礼节,才能被上流社会认可、接纳,才能立得住脚。

伯鱼把父亲单独教育自己的事都原原本本告诉陈亢,并没有开”小灶“。孔子把所有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儿子,一律平等,没有一点儿秘诀和私心,兢兢业业地传道解惑,布道天下让弟子们实现自己”安老怀少“的理想,让天下苍生都过上幸福生活。

孔子对儿子不溺爱、不偏私,作为父亲,孔子关心其学业,点到为止,并不严厉,也不批评。孔子这段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被称为”过庭之训“、”诗礼之训“、”诗庭之训“。孔子后代则称其为”祖训“,并自称”诗礼传家“。

后来,”过庭之训“这一典故,用来指得到长辈、老师的教诲,或指人有家学传授。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哪个成语父亲的教诲
1个回答2024-02-20 03:32

过庭之训是指孔子在自家庭院教训儿子孔鲤,后用来泛指父亲对子女的教诲,也叫作“庭训”。

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教导,训诲。《书·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唐朝刘长卿《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清朝昭伍纳连《啸亭续录·罗中丞》:“公爱民洁己,莅官时召父老至,谆谆教诲,至於涕下沾膺。”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形容长辈的谆谆教诲成语有:

不忘母训、春风中坐、过庭之训、从诲如流、即温听厉、诗礼之训、时雨春风、桃李春风、桃腔渣没李之教、谆谆善诱

1.不忘母训: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2.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3.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4.从诲如流:诲:教导.遵照师长的教诲,像高山流水一样,合乎自然而下

5.即温听厉: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6.诗礼之训:子女遵从父亲的教诲

7.时雨春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8.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梁亮谆谆教诲

9.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10.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

成语指父亲的教诲
1个回答2024-02-29 07:56

有如下几个:

1、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谆谆教导

【解释】:谆谆: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3、言传身教

【解释】: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言传:讲解、授课。 身教:亲手示范、以身作则。 形容苦口婆心的说,手把手的教。

4、苦口婆心

【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多形容''劝'',经常跟劝告、劝诫等词搭配使用。

5、耳提面命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6、过庭之训

【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7、父严子孝 

【解释】: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自】: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8、舐犊情深

【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9、老牛舐犊 

【解释】: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示例】:~,情所难禁。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10、爱子心切 

【解释】:字面意思指非常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通常是用来表示一位父亲或者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种迫切心情。

11、父为子隐 

【解释】: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自】:《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示例】: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上下家和顺。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