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从哪三方面描写小石城的奇景?

2023-05-04 14:48

1个回答
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反映了作者在永州借游赏自然寻幽探奇。“无所不到”以排遣悠闲时光和怀才不遇的烦忧的精神状态,继而描述小石城山的奇貌;无论是方位的指点还是景观的描绘,都是在循序渐进中进行的,自然景致随着观赏者的游历渐次展现,这样的笔法使这篇散文的景物描写达到了紧凑而自然流畅的效果。同时,也给小石城山的发现笼罩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着横亘路头的积石的出现,紧接着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勒了积石二仁呈现的房屋形状及四围像小城的外貌,于是与“石城”之称吻合。此后写石上如门的洞穴,其深邃且有水,可感其幽静;“环之可上,望甚远”,则见其高旷;石上没有土壤,却疏密相间、高昂低伏地生长着秀美的树木竹子,又显其奇丽。这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把石城写得不仅奇美异常,而且生机盎然。柳宗元曾说过:“游之适夕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小石城山的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实为作者眼中适游的奇妙之地,从而顺理成章地发出了“类智者所施设也”的慨叹。以本句承上启下,第二段对造物者的疑问就不感突兀了。
相关问答
《小石潭记》柳宗元
1个回答2022-05-16 16:20
柳宗元擅长于写(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是他《 永州八记 》中的第四篇,原文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柳宗元 小石潭记
1个回答2023-08-19 13:51
柳宗元擅长于写(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文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注音。
1个回答2023-08-19 05:40
不晓得(›´ω`‹)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1个回答2022-09-22 21:40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瀯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全文
王安石和柳宗元的诗
2个回答2022-08-19 20:56
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柳宗元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
全文
求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1个回答2022-08-30 21:42
I don"t know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
2个回答2023-04-15 01:15
柳宗元擅长于写(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文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小石潭记的解析(柳宗元)
1个回答2023-08-24 08:34
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的代表作有《 》《 》《 》 《小石潭记》是 之一
5个回答2023-01-14 13:58
《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与自己同去的人?
3个回答2023-02-01 05:07
这是一篇游记,这种文体在古代一般在结尾写上同游者,没什么特殊意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