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劝学”的解析

2023-04-01 06:55

1个回答
《劝学》赏析《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翻译的我上面这位有了......
相关问答
劝学是几年级的课文
1个回答2024-01-18 13:10
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 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苟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苟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
全文
关于劝学的课本剧
1个回答2024-02-27 07:09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
全文
小明同学不想上课你怎么劝他读书用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8:18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这两个故事
高中课文 劝学 原文
1个回答2024-01-24 14:05
劝学 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全文
劝学课文
1个回答2024-01-24 14:11
1.说明知识靠积累; 正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反面: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说名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
全文
小朋友上课漫不经心,用一句话劝说他
1个回答2024-02-22 10:30
如果是幼稚园的,不要去劝他,让他听话。 去和小朋友沟通,他在想什么,然后解决。 要去引导小朋友,也要分析自己授课过程是否有提高的空间
老师怎样劝说课堂开课外书的学生
1个回答2024-02-08 20:06
这个问题的确让老师们挺头疼的。作为当今时代的学生接触事物也越来越多,学生们闲来无事也会买一些课外书来看,一般都会买些小说、杂志、漫画之类的书来看,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常常会把没看完的书拿到课...
全文
怎么劝老师劝同学既要多阅读课外书籍?
1个回答2024-02-16 08:06
1: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爸爸妈妈,读课外书不是坏事,它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习,反而增长了我的见识,提高了我的科学素养,有助于我的成长。高尔基的...
全文
劝学 荀子 课文
1个回答2024-01-22 21:37
劝学 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全文
怎么劝学生补课
1个回答2024-02-25 13:04
说明补课不是丢脸的事情 而且还对今后的成绩发展很好 反正软磨硬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