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往事二三》的赏析

2022-06-10 16:51

急问,谢谢
2个回答
  一、这是一首抒情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1、原诗如下:
  舒婷:《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桉树林旋转起来
  繁星拼成了万花筒
  生锈的铁锚上
  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
  
  以竖起的书本挡住烛光
  手指轻轻衔在口中
  在脆薄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昧的梦
   1978.5.23
  2、关于这首诗的分节解释:
  第一节写实,由于“月光下石路的浮动”一句,使这种写实看起来显得不真实,第二节写幻觉,但又是很冷静的叙述,使产生这种幻觉的主体----隐于背后的诗人自己显得真实。
  到第三节时,诗人的自我才渐渐凸现,仿佛由远而近,回到眼前:书本、烛光、衔在口中的手指。以上的幻觉只发生在短短的走神一般的回忆里,寂静是脆薄的,做的只是半明半昧的梦,易醒、短暂,因而也更为美好,反照了现实中自己的无奈与孤独。
  3、关于 这首诗的整体赏析:
  可以闭起眼来,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想象一下这首诗的场景。往事,只在诗人的记忆里留下了这些细枝末节,故事与情节隐蔽在这些枝节的背后,断断续续的,对于诗人来说,可能有用很多话也说不完的事,也可能有比这些枝节更为重要的,但诗人要表现的却是这些:打翻的酒盅、压倒的青草、遗落的映山红,应当说它们的背后是有故事的,可是“石路在月光下浮动”、“桉树林旋转起来”、“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太象一次目击,这些幻视更强有力地使这一切置入梦境之中,无非是太过遥远或者不堪回首,亲切中有着诸多的清丽、轻柔美好的人与事,恰恰也应证了“往事如梦”这样一个如今已成陈词的经验。
  这首诗写得浅淡、轻盈、明亮,有很好的透光性和电影画面快速切换一般的跳跃感,整首诗质地单纯,少女的落寞与无聊,沉浸于回忆中的可人形象在纸上跃跃然。
 二、补充解释: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奇迹,著有诗集《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等。
舒婷诗作《往事二三》整首诗是由三节联结而起的一个艺术整体,完整地兀现出诗人心灵感觉与体验的轨迹
相关问答
舒婷的读给妈妈听的诗 赏析
1个回答2024-03-05 12:03
曾经为一颗刺向您哭喊,如今戴着荆冠,却一声一声也不敢向您呻 吟…
舒婷 致大海赏析
1个回答2024-03-10 08:22
赏析.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
全文
舒婷的《思念》赏析
1个回答2023-08-11 07:20
诗的第一节,以独特的构思和形式展现此诗与众的不同。“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 如此无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烟似梦的...
全文
舒婷的也许 赏析
1个回答2022-12-21 08:52
6546****98
舒婷 致大海赏析
1个回答2024-03-14 02:11
赏析.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
全文
舒婷,致大海赏析?
1个回答2024-03-30 20:02
致大海的赏析急求致大海的赏析赏析.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
全文
舒婷 致大海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06:44
北学习PS需要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口狙
舒婷 致大海赏析
1个回答2023-08-19 11:03
第4题 题目是“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那回答那里可以加上一个“有”字,后面再加以说明?
求舒婷《致橡树》和赏析
1个回答2022-12-21 09:01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赏析舒婷的《往事二三》
2个回答2023-05-21 17:35
  一、这是一首抒情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1、原诗如下:   舒婷:《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桉树林旋转...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