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和哪句对应?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023-03-06 16:20

5个回答
这是朱自清所想象的春天的美好景色。是一种示现的修辞手法。 作者的这句话 写了对秋天收获的希望 也可以突出现在这个时期花的灿烂 花的繁密
拟人和比喻
“花里带着甜味”写出花味甜,是实写,“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相对应。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表达方式:抒情。
这里普及一下:表达方式一共5种,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那么以楼主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相关问答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2-13 08:45
“仿佛”即“好像”是比喻修辞的标志。 花香中本来就有淡淡的甜香味,果树花开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
为什么说“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1个回答2022-08-07 10:13
其实很简单,这只是一种拟人手法,形容阳光在树叶间隙中照射下来,一点一点的仿佛小精灵一样在闪烁,在跳动!!!
花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18 08:34
本是一个比拟词,在这里将它用作通感词,将味觉与视觉相通,增强了甜蜜的感觉
赏析 《春》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1个回答2022-07-22 12:22
“花里带着甜味”写出花味甜,是实写,“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修辞手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19 23:45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花是香的,用嗅觉才能感受到,甜味只有用味觉感受... 增强读者的感受。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有什么修辞手法吗?
2个回答2022-12-20 03:53
我认为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叫做通感通就是通知的,通感就是感动的感,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因为花的味道是香味儿,我们一般嗅觉才能感觉到,而甜味是人的味觉,才能感觉到,所以这就叫痛感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2-08-07 22:03
这句话运用到的是想象手法,因为朱自清写的是春,眼里看到的是花,通过花朵就联想到花朵所产生的果实,然后这句话在句式上又运用了排比,桃儿杏儿梨儿,给人一种收获的喜悦感. 所以这句话的作用就是为了进一步赞美...
全文
请问: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夸张吗?
5个回答2022-07-12 07:35
先说第一个问题,这并非夸张。 夸张讲究将事物本质夸大,缩小或超前,但实际上使人更了解事物的本质,虽然夸张而不夸张。 在我看来,这句中使用了示现的修辞手法, 是将原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或景象在心中具体...
全文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天是没有果实的,为什么出现了桃儿,杏儿,梨儿呢?
1个回答2022-10-29 22:13
这句话前面应该还有一句:花里带着甜味儿。这句话关键是“仿佛”二字,并不是真的出现桃儿,杏儿,梨儿;从闻到花香,就能感觉树上已经结满果实的景象,闻到花香是嗅觉,看到果实是视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是运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