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您离去的十周年,这句话矛盾吗

2023-01-19 11:31

致您离去的十周年,这句话矛盾吗
2个回答
很函虚的幽默,自然相生相克,很客观地吻合五行。
出自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吹是扬州。
南方有佳木,十年蔚成林。
北国铸光剑,不舍伐南林。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的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舞喧闹、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舞喧闹、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相关问答
婆媳矛盾导致离婚后都痛苦吗。因婆媳矛盾,被迫离婚,很痛苦。
4个回答2022-12-18 02:56
为嘛痛苦啊?日子还是要过的啊。 也许永远无法原谅婆婆。但是要知道最终同意离婚的是前夫,不是婆婆。 话说回来,自古婆媳是天敌,但是大部分分开的也不是因为婆媳关系导致的。所以,离婚,不全是婆媳的问题,最...
全文
哈林是不是和周杰伦不和,有矛盾啥的
1个回答2024-02-07 02:34
没有的…哈林比较爱玩,杰伦又是那种前辈特欣赏的那种…说白了也就是亲近亲近
谁有一篇写父亲离开前,作者矛盾心理的文章全文?
1个回答2022-07-13 21:59
去看匆匆把。。。。
矛与盾 你会怎么介绍矛与盾
1个回答2024-02-22 11:56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矛与盾》中卖盾与卖矛盾自相矛盾的话
1个回答2024-02-24 20:49
《矛与盾》的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
全文
矛盾啊矛盾
1个回答2024-02-27 03:24
不理他是最好的办法。所有的事都不理他。
与曾经有过矛盾一定要是矛盾的同学写一段离别赠言
1个回答2023-05-26 05:19
  有误会要及时化解~   同窗苦读也是难得的缘分,好好珍惜才好。N多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情意,这些回忆都是宝贵的财富。   实在不行,就算关系淡了也罢,不必纠结~   这个顺其自然好了。就算玩的再...
全文
寓言矛与盾中,卖矛和盾的人说的两句自相矛盾的话是
1个回答2024-02-22 09:49
我的矛锋利的很,什么盾都能击破 我的盾结实的很,什么矛都刺不破
矛和盾是( )故事,表现楚人说话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个回答2024-01-30 23:46
寓言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成语"自相矛盾"的文言文故事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是个怎么样多人?
1个回答2024-01-29 12:08
和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的人 人人都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