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西江月》与《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谈谈对苏轼的认识

2023-01-18 10:06

1个回答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相关问答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个回答2023-06-06 16:20
你想问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夜游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5 01:10
思乡,寻访友人
根据苏轼传和记承天寺夜游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1-20 04:57
清闲、不问世事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
1个回答2022-10-10 23:15
被贬后的无奈
结合《记承天寺夜》谈谈苏轼描写月色运用了什么手法
1个回答2022-11-04 23:02
描写月光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草(藻、荇)在水中交错飘荡,这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比喻,把月光比喻成一泓...
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个回答2022-10-12 20:15
首先,该句处处都写皎洁的月光,却没有出现一个“月”字,这个表里澄澈的月的世界,完全是由喻体来完成的。其次,句中所用比喻完全摆脱了陈俗的旧套。一般人写月光,总是写月光如水,这虽准确但显陈旧,而苏轼将它与...
全文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1个回答2023-04-09 13:55
月,并非夜夜明,竹柏,并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现,只要心胸开阔,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这也正是苏轼保持乐观开朗的原因.
苏轼的词《记承天寺夜游》
1个回答2023-02-04 21:27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