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中秋月表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3-01-02 07:15

2个回答

表达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扩展资料: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相关问答
江城子(苏轼)记梦梦到了什么,表达了怎么的感情?
1个回答2024-03-01 06:06
江城子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全文
海棠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1个回答2022-09-27 15:41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的千古名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4-03-02 02:2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
全文
苏轼的中秋月最后两句所表达的“不尽之意”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12 10:46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中秋夜》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2个回答2023-02-23 16:35
 苏轼的《中秋夜》后两句,先是感叹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良辰美景,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再抒发了兄弟相聚之后不久,却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全文
苏轼的《中秋夜》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3-13 17:32
苏轼的《中秋夜》后两句,先是感叹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良辰美景,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再抒发了兄弟相聚之后不久,却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
全文
苏轼为何豁达一生
1个回答2022-11-30 17:04
他好像信佛教 佛教不总是教人放下执念吗
苏轼的豁达的诗句是
2个回答2023-05-29 17:56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青春易逝,时不我待,若总顾影自怜,耽于消极,岂不任年华流走,空留遗憾。趁着风光正好,何不放目四海,游走天下,把握当下好时光,待回首时,只见快...
全文
苏轼的词中的名句表达的意思
3个回答2023-07-14 07:40
慧崇春江晓景 苏轼 (宋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型穗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
全文
苏轼的中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个回答2023-01-02 05:45
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