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寓意是什么?

2022-06-02 11:30

要快!!!!谢谢!
2个回答
追本溯源的话……是不大一样的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匠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
黄帝》
译文
宋国有个好养猴子的人,爱猴子,养了许多。(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缺少粮食,要限制他们的食量。恐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猴子们都跳起来发怒。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猴子们都趴在地上表示高兴。
如果不深究,在现代,“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都有“反复无常”之意
追本溯源的话……是不大一样的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匠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相关问答
朝三暮四 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1-21 10:29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朝三暮四的图片[2]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
全文
寓言《朝三暮四》原文
1个回答2024-01-20 15:05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
全文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2-20 19:23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
全文
问题:谁知道朝三暮四这篇寓言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29 03:37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
全文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1个回答2024-01-28 12:02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猴子。相处的时—间长了,他能知道猴子在想什么,而这些猴子也有了灵性,能够知道主人的心思。___ 由于猴子数量太多,每天要吃很多东西。宋国人渐渐发现家里的...
全文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2-18 20:56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