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怎样形成的?

2022-12-19 19:07

1个回答
雨是由云“变”来的。雨滴的体积是云滴体积的100万倍。也就是说,要100万个云滴才能构成一个雨滴。在湿空气中,因冷却而凝结出云滴。对于云体温度高于0℃的暖云来说,云中存在大小不同的云滴,大云滴下降速度快,上升速度慢;小云滴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于是,由于大小云滴相对速度的差异,使得大云滴有机会与小云滴相撞,结果小云滴就合并到大云滴中去了。这样,大云滴不断地增大,又因为上升气流分布不均匀,大云滴可以在云中多次上下运动,再加上云内的湍流作用,大云滴增大的机会就增加,于是大云滴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掉下来成为雨
还有一种比较专业的意见,我觉得更有道理:
当你飞行在1万米高空,看到更高处仍有少量雾障与淡云时,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大多数云粒都在云海海面以下,这些高云有什么特殊,能比其它云飘得更高呢?实际上,20公里高空都还有极稀薄的水分子存在,如前所述,这个高度的水分子不是从地面直接就蒸腾上来的,而是“第二次蒸发”后,负氢氧根离子还原出来的水分子。因为氢氧根(OH-)的分子量是17,比水气分子量小1,故比水气浮得更高。当它们在平流层底部还原成水(H2O)后,在-45℃的气温环境下,立即凝结成固态的霰粒,其直径在1微米以下,反射阳光,就像是雾障,特别浓密时,便犹如淡云。
由于大量霰粒向云海掉落,云层的水雾向霰粒聚集,冻成较大的霰粒。当聚到1毫米左右直径时,原霰粒熔解为水,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在冬季,原霰粒未被熔解,形成雪花或大霰粒下落到地面,这便是雨和雪的成因。在晴天时,高空霰粒在穿过没有云的云层时,因气温增高而在半空熔解,化为薄雾,或降落地面成为露、霜、或在降落途中,又被第二天的阳光和风再次蒸发。这些高空霰粒体积太小,容易熔解,不易现场“抓获”,故它的存在和作用常被气象学家们忽略。
现气象学一讲雨雪的成因,就说是暖湿气流遇到了冷气团,或湿热空气上升后冷却凝结云云。问题是,在夏秋雨季里,这些冷气团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南北极圈专门跑来下雨的不成?既然湿热空气把地面的水汽与热能带到了高空,高空应该更热,为何又会冷却凝结为雨雪的呢?不首先弄清对流层顶部出现低温的原因,这种雨雪成因理论就根本不能自圆其说。
如前所述,第二次蒸发是高空寒冷的主因,大量霰粒落入云海并吸热熔解,会使云海“雪上加霜”,当云汽在这种寒冷条件下凝结为雨滴和雪粒后,比重增大,浮力消失,当然会向下飘落,形成雨雪。现在所说的“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人工降雨”等都只是在说明降雨过程所伴随的现象,并没有说清降雨的原因。
相关问答
嗯雨雨雨雨雨雨
1个回答2023-01-09 00:52
用听来领悟世界万物,下雨天总少不了“优美的乐曲”相随,它还让我相信过好今天,我认为它是现代的音乐,节奏强烈,回忆回忆. 听雨无非是一种乐趣、音如佳曲,睡眼朦胧的我还沉醉于被雨带进幻听的幽谷里,是时候该...
全文
关于雨的句子(大雨中小雨 风雨 暴雨 细雨)
1个回答2024-02-09 09:43
大雨哗哗,中雨踏踏,小雨嘻嘻,风雨啦啦,暴雨卡卡,细雨丝丝~
做小雨,中雨,大雨,暴风雨这个游戏对中老年朋友的好处.
1个回答2023-10-14 17:20
不会导致老年痴呆
对出下联[听雨亭听雨声听雨听中听雨声雨停三更雨落三更]
1个回答2024-01-23 05:19
听雨亭听雨声听雨听中听雨声雨停三更雨落三更. 看花落看花落看花看中看花落花落四季花落四季. 横批:听雨看花人自瘦
雨雨雨雨雨雨,古人下雨天都在做啥
2个回答2022-12-27 18:15
在屋里看看书,写写诗,在屋外打着小伞走一走什么的吧。
什么风什么雨的成语要像风风雨雨这样的词语
1个回答2023-08-05 18:09
和风细雨、强风骤雨!
如何界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1个回答2022-11-26 07:46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
对出下联[听雨亭听雨声听雨听中听雨声雨停三更雨落三更]
1个回答2024-01-22 13:52
听雨亭听雨声听雨听中听雨声雨停三更雨落三更. 看花落看花落看花看中看花落花落四季花落四季. 横批:听雨看花人自瘦
小雨,大雨,中雨,暴雨的区别是什么啊?
3个回答2023-05-02 04:35
小雨是毛毛雨,雨量最小,中雨,雨量中等,大雨量较大,暴雨雨量最大,区别于此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