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代文人,墨客多看重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去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李渔说的"芙蕖之可人"处

2022-11-24 13:50

3个回答
李渔分别就芙蕖之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一一详述之好处,而这些优点都是有凭有据的,没有任何强加于人的价值观,也没有任何象征。
李渔说的“芙蕖之可人”处有可目”“可鼻”“可人之口”“可目”四类。可目指小如铜钱的荷叶,挺拔的茎叶,盛开的粉荷,亭亭欲立的莲蓬。“可鼻”:荷花香。可人之口:圆圆的莲子和雪白的藕片。对于莲的不同的议论,说明人们的身世处境、生活经验、思想修养、艺术素养、情感态度、愿望追求以及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是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由于个性不同,所以对“莲”这个审美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就不同。
古往今来,文人学士爱莲的性、形,佛家更爱莲的纯洁、清净。
可目,可鼻,可人之口
相关问答
古代文人墨客多看重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指什么?李渔说道《芙蕖》之可人处
1个回答2022-09-03 01:02
“可目”是指荷花的观赏性,“可鼻”是荷叶的清香,“可口”是指莲藕的食用性。对于莲,人们都发表不同的议论,抒发不同的感受,这说明莲具有雅俗共赏的共性美,这也是古今文人学士爱莲的原因之一,而佛家爱莲则在于...
全文
古代文人墨客多看中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9 18:43
不仅写出荷花的观赏价值,更着意写了荷花的精神象征,将荷花的形象提升到精神高度~
《芙蕖》(李渔)习题
1个回答2022-07-25 00:00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并芬齿颊者也。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2.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全文
李渔的《芙蕖》的解释
1个回答2022-11-19 07:56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
全文
古代文人墨客多看重荷的观赏价值,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思,这个新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2 18:15
心意: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重,谈到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
全文
芙蕖 李渔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10-09 03:07
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6-01 08:25
李渔的《芙蕖》,立意上全不落前人窠臼。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重,...
全文
李渔的《芙蕖》却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4 02:30
李渔的《芙蕖》,立意上全不落前人窠臼。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重,...
全文
《芙蕖》李渔 文言文题目:
1个回答2023-02-08 03:50
1.可目---荷花 可鼻---莲之清香 可口----莲藕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作用是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好听的英文名
1个回答2024-06-29 19:23
Elaine是谐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