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22-09-12 07:25

2个回答
虽被贬谪,但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看待命运的挫折,体现其的达观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相关问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3-18 20:08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3-11 07:4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4-21 02:55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作者简介
1个回答2024-03-17 20:37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锋告书舍人、翰林学士、端银镇明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名句
1个回答2024-03-21 22:50
《定风波》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个回答2024-03-31 18:17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运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20 21:11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
全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背景?
1个回答2024-02-29 22:31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3 17:14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全文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9 15:3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