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一伏,二伏,三伏各是哪天?

2022-09-09 18:08

3个回答

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为起伏,从这天开始起为一伏(有10天),从夏至起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二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个庚日起为三伏,也称末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此外,七八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起伏是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一伏(初伏)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二伏(中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三伏(末伏)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是三伏中最后的一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时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时间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入伏的时间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二伏(有的年10天,有的年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三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按照规定,一伏为10天,头伏、二伏、三伏,有些年份的中伏为20天,所以每年的“三伏”或为30天,或为40天。

相关问答
讲光伏故事,对光伏对联
1个回答2024-01-18 11:33
上联:丽日普世功德无量, 下联:鲜花遍地光伏有功。 横批:光伏人间 上联:燃煤发电不能再创世纪, 下联:光伏行动何须后羿射日。 横批:光伏创世纪
什么是起起伏伏
1个回答2023-02-28 07:20
和坑坑洼洼一样
三伏的古代三伏
1个回答2024-02-18 22:29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是...
全文
起起伏伏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2-20 18:42
就是摇摆不定,不稳定
伏特是人的名字吗?伏特是伏还是伏特就是伏特?
1个回答2022-10-13 23:10
伏特是人的名字,也是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叫伏特,简称伏
初伏中伏末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12 12:13
初伏中伏末伏的意思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这天是这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10年。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
全文
伏特与伏打是一个人吗
1个回答2022-08-25 14:02
是的,音译导致不同 伏特——电压单位,为了纪念,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 伏打——伏打电堆(伏打电池),为了纪念,也是用名字命名 而这两项的贡献者是一个人,即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伏打)
伏虎的伏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11 08:35
在成语中,要了解其中单个字的意思,可以分析一下成语结构。这个成语是典型的并列结构的成语,即降龙-伏虎,两个动宾结构词组并列。这样就可分析出“伏”字与“降”字的意思完全一样,即“降伏”的意思。对于这种并...
全文
此起彼伏的伏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08 10:25
【成语】:此起彼伏 -------------------------------------------------------------------------------- 【拼音】:c...
全文
伏地造字原理伏字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2-24 04:19
伏会意字(人,猎手)(猎犬),造字本义: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文言版《说文解字》:伏,司也。从人,从犬。白话版《说文解字》:伏,伺机行猎。字形采用“人、犬”会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