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事例

2024-04-23 06:59

要详细点的
1个回答
1、仁

“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2、义

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3、礼

孔融让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4、智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信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6、孝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7、忠

弦高稿军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鲁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惰,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相关问答
谁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5 05:31
   1、仁  “冯谖客孟尝君”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
全文
谁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04 19:14
忠:忠君 孝:孝顺长辈 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
全文
谁能举出仁,义,礼,智,信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2 15:59
仁——诸葛亮七擒七众孟获;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礼——程门立雪(或孔融让梨);智——草船借箭(或七擒孟获); 信——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求教,仁、智、礼、义、信各有什么典故或故事吗?给每举一例吧
1个回答2024-03-06 16:30
“仁”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仁爱慈善”, “义”的核心思想应该是“正义奉公”, “礼”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尚礼守法”, “智”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崇智求真”, “信”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诚实守信”...
全文
谁能举出仁,义,礼,智,信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06 22:01
仁——诸葛亮七擒七众孟获;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礼——程门立雪(或孔融让梨);智——草船借箭(或七擒孟获); 信——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古代仁义礼智信故事大全
1个回答2024-01-21 06:13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
全文
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0:13
江西翰林院沈忠仁,户部都给司沈忠义,为争家产具控当官,蒙南直馀总宪朱批於辕门: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结网而觅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
全文
古代仁义礼智信故事大全
1个回答2024-02-07 05:34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
全文
仁智礼信义全文?
1个回答2024-03-15 16:34
仁义礼智信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信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3-24 18:46
《仁义礼智信(彩图注音)》15个最具胡庆段代表性的传统美德,60个最为人熟知差空的名人典帮,45个正反模范故事,15个反面对照故事裤誉。正反对比读典故,传统美德记心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