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德不孤必有邻”的例子

2024-04-13 15:14

1个回答

“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例子:

1.孔子“在陈绝粮”。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磨难,就是“在陈绝粮”。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作《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在弟子中年纪最长、性子最直,他气呼呼地跑去找孔子质问道:“难道有德君子就应这样陷于穷途末路吗?”

面对子路的质问,孔子也动了肝火,他厉声说道:“君子与小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处于逆境之中,君子不坠其志、泰然自若,小人精神迷茫、胡作非为!”

遇到危难时,自我修身,泰然自若,读书明志。孔子的学生在危难时也没有离开孔子,足以说明“德不孤必有邻”。

2.齐国史官坚持记录真实的历史。

在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的崔杼把国君杀死了。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知道之后,就在史书上记录:“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能把国君给杀了,当然是大权在握啦。他看见史官居然敢写自己做的坏事,一气之下,就把史官给杀了,然后让他弟弟接替他的职位,继续记录历史。  

崔杼以为自己把哥哥杀了,弟弟会害怕,不敢再把自己的丑事写进史书,谁知这个弟弟是个硬骨头,还是继续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发起火来,把这个弟弟也杀了,又把史官的另一个弟弟招来,结果这个弟弟还是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连杀史官的两个弟弟,到了第三个最小的弟弟,还是跟哥哥一模一样,继续写“崔杼杀了国君。”

崔杼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不怕死的人,没办法,最后终于放过了这位史官的小弟弟。

小弟弟捡回一条命,走出宫门,却碰到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赶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仔细一看,原来是其他国家的一个史官。小弟弟问他你来干嘛啊?这位史官说:“啊,我听说崔杼把你们国家的史官都杀了,怕没人记录真实的历史,所以跑来继续记录啊。原来你没死,那就好了。”

史官最大的德行,是真实地记录历史。齐国史官几兄弟为了坚持自己的德行而牺牲了性命,最后小弟弟只剩自己一个,结果他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孤单,还是有人和自己几兄弟一样。

3.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

穷学生查理因为成绩优秀,得以入读一所贵族学校。学校里的有钱学生十分捣蛋,有一次作弄校长,正好被查理看见了。校长便要求查理出来指证同学,并以推荐升入名校来诱惑他。

这时候正好放假,查理接了一份工作,陪退役的瞎眼上校去旅行。在旅途中,他尽心尽力地陪伴着脾气暴躁的上校,还成功阻止了他自寻短见,让上校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动力。

回到学校,校长召开全校大会,逼查理指证同学,查理最终决定不能出卖朋友——虽然这些同学都是些损友。

正当校长要宣布开除查理之际,上校忽然出现,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说服学校的委员会取消了开除查理的决定。一瞬间,整个礼堂都沸腾起来,学生们鼓掌欢呼,久久不能平息。

坚持做对的事,最终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4.鞍钢职工郭明义。

1996年起,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1990年起,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

1994年起,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鞍钢职工郭明义的好人好事广为流传后,越来愈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郭明义爱心团队。

5.2006年“感动中国”群体“微尘”。

2004年,印度洋突发海啸之后,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红十字会,捐款5万元支持印度洋海啸地区的灾民进行重建,当时这对夫妇化名为“微尘”。

事实上,这不是“微尘”第一次走进青岛人视线中了,在非典时期,微尘捐款2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期,微尘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

随着善举一次次被媒体曝光,微尘这个名字逐渐被青岛人所熟知。许多青岛人也纷纷加入到微尘的队伍中来,化名微尘,活跃在公益的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微尘的敬意和祝福。

相关问答
德不孤 必有邻 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22 17:20
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品德,“孤”,就是孤单,引申为刻薄衫知,孤寒;就是或态消说,不孤寒闭做刻薄的而又有品德的人,自自然然的邻居就多。你想很小气的人,那个敢为邻呢?
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7-22 13:45
此句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然会有志趣相投的人来陪伴。
德不孤,必有邻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10-15 11:51
“德不孤,必有邻”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缺轮渗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出自《论语》,弟子问桐基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伏脊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5-02 03:49
1、出处:《老悔搭论语》《里仁》。 2、意思:德行高尚的人一定是不会孤独的,绝对是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的。 3、原文: 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 ...
全文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
1个回答2024-06-02 23:12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作者是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 ...
全文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哪本书
1个回答2024-03-21 16:55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这本书。
德不孤,必有邻,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0-15 20:02
意思是:厚德之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之人来相应。
德不孤必有邻
1个回答2024-02-29 05:54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 原句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话,德...
全文
德不孤必有邻是谁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3-04 16:44
德不孤必有邻是孔子的名言。 一、释义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二、出处 孔子《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三、分析 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
全文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1个回答2023-01-13 17:26
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吾道不孤”...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