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村的历史沿革

2024-04-12 11:43

1个回答

岭南村旧属芳桂乡,元为大宏里六图,雁塔境。1928年为潭头区公所岭前村。后又改村为乡,再此期间又几经更替,1935年为金峰区署岭沙乡,1939年为金峰区公所岭沙乡,1949年为金峰镇岭前村,1955年为金峰区岭南乡,1958年为潭头人民公社岭南大队(村)。1994年至今,为潭头镇岭南村。

相关问答
岭东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21 04:40
中华民国时期,于境内发现露头煤,遂有附近矿商来此开矿,建立了富安矿,相继形成屯落,隶属富锦县第五区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划归集贤县管辖。 1947年7月,于岭东...
全文
大岭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16:31
大岭镇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境西部,西枝江中游。面积227.67平方公里。镇区与平山镇隔河相望,有两座大桥连接。南、北分别与白花、梁化镇相连,西与惠阳市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域内多是沿江丘陵。大岭原...
全文
龙岭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9 03:42
以境内龙岭村命名。解放初属潭口区潭西、潭南二乡和蓉江区文峰乡的一部分。合作化时属潭口区丘边、贝山、王村和蓉江区的文峰秀峰、李源及太和片的黎边7乡,17个初、高级社。1958年属卫星公社。1959年属...
全文
岭口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26 16:26
根《定安县志》记载,岭口市(墟)旧名三家坡,当时设在雷二图,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由莫、张、龙三姓人家捐地兴建,后迁现址。岭口市(墟)属半丘陵地带,四周山岭环抱,有3个峡口出入,形如“丁”字...
全文
东海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8 13:09
清朝年间,东海村大部分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宝漕三图,西南一部分属十一保漕二十三图。民国时期先后属漕泾乡、漕泾镇姿拿好南厍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建国初期为南厍、张家厍、王家、新团、镇南五村及仓头村...
全文
东头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0 03:32
东头村以驻地自然村得名。明、清统于三十五都。民国分为东前保和东后保。1949年解放初合并为东头乡,1958年成立东头大队,1984年改成东头村委会。
东门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19:27
东门村是始祖从泉州东门(一说泉州金鱼巷)迁入繁衍,遂以源地命名为“东门”。在元、明、清隶属南安十四都,民国年间为东门保,解放初为莲坑乡,1958年为东星大队,1980年因与官桥公尺蠢社东星大队重名...
全文
东张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1:41
西张,东张激告,南张村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搭铅桥绪三年大旱,绝大多数人饿死逃走,张姓绝迹,知猛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东巷的叫东张。
罗岭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1 12:38
清朝乾隆(1736-1796)年间形成小街,名为大宥乡。 民国31年(1942)改大宥乡为罗黄乡。 1950年分为罗岭乡、大王乡、石桥乡、华潭乡、梅凤乡、西峰乡。 1956年合并为罗岭乡、石桥乡、华...
全文
蔡岭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8 17:31
清光绪年间,王氏迁此,建宅于蔡姓旧址。故称蔡岭。建国前夕属环山区张蔡乡,建国初属第三区张岭、太平等乡搭腔。 1958年从张岭公社分出北炎公社。 1968年北炎公社并入张岭公社。 1973年恢复北炎公...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