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的历史沿革

2024-04-10 22:47

1个回答

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
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
秦属临淄郡。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梁邹县(治所在今旧口),属济南郡东邹县(治所在今花沟),属千乘郡。
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家镇。置梁邹县,治所在今韩店镇旧口村。公元前201年(高帝六年),刘邦封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置於陵县,治所在今临池镇古城村。置朝阳县,治所在今码头镇旧延安村东南15里,史称魏王城。以上四县统属青州部济南郡。置东邹县,治所在今高青县花沟乡花沟村,属青州部千乘郡(治所即今高青县高城镇北)。
东汉东邹县并入临济,邹平、梁邹2县自东汉迄三国魏均属济南国。
西晋济南国改为济南郡,邹平县属之,梁邹县属乐安国。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于梁邹故城侨立平原郡,又侨立平原县以属之。432年(元嘉九年),分青州之地侨立冀州(治所在今历城县),平原郡县隶属之。孝武时,于故於陵县地置武强县(治所在今周村区固玄庄),又于县内置广川郡(治所在今长山镇),属冀州。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又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县临济镇),属乐安郡。469年(北魏皇兴三年)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属齐州(治所在今历城);又置平原县(治所在今好生镇平原庄),隶东平原郡。  556年(北齐天保七年),移平原县治入东平原郡城(旧口),东平原郡、清河郡(治所在今淄川)与广川郡合并,称东平原郡(治所长山),平原县、武强县隶之。
隋开皇三年(583年),移北齐平原县治于汉邹平故城孙家镇,仍为平原县。586年(开皇六年)置朝阳县于菅城596年(开皇十六年),改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临济镇)。开皇初废东平原郡,596年(开皇十六年)于北魏平原县治(今平原庄)置济南县。598年(开皇十八年),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复汉旧名,属齐郡;改武强县为长山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大业初,并济南县入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606年(大业二年),又省朝阳县入济县,属齐郡。
唐618年(武德元年),以临济县治置邹州。邹平县、长山县、临济县均隶之。619年(武德二年),移邹平县治于赵台城(在今九户镇古王台)。625年(武德八年),邹州废,又移邹平县治复入邹平故城孙家镇。邹平县、临济县改属谭州(治所在今章丘县西平陵城),长山县改属淄州。627年(贞观元年)谭州废,邹平县改隶淄州,临济县改属齐州。707年(景龙元年),析高苑县地于汉梁邹废城(旧口)置济阳县,隶淄州。820年(元和十五年),济阳县省入高苑。
北宋邹平、长山2县仍属淄州。景德二年(1005年)邹平县治徙至今邹平县城。金属山东东路淄州。元宪宗三年(1253年)析邹平、章丘各一部置齐东县,与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济南路,中统五年(1264年)长山改属般阳路,至元2年(1265年)齐东县改属河间路。
明初邹平县、齐东县属济南府,洪武二年(1369年)长山县改属济南府。
清代1892年(光绪十八年),黄河河道南移,齐东县城陷于河中。1894年(光绪二十年)迁县治于九户镇。
民国1913年2月,废府州,沿用道制。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隶岱北道。1914年6月3日,袁世凯公布各省道区域名称,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均隶济南道(驻历城)。1927年废道制,存省、县两级,三县同直属省。1936年省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邹平县、长山县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因芦沟桥事变爆发,仅设7个专员公署,余未及设立,齐东县直隶于省。1938年至1942年间,沈鸿烈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先后成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邹平县、长山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展,各地民主政权相继建立,1941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0年8月1日成立)将全省划为六个行政区。根据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将邹平县、长山县划为北邹长、南邹长临时政区,与齐东县同属清河区。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领五个行政主任公署和一个直属专员公署、18个专署区、北邹长改为邹平县,南邹长改为耀南县,同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署区。1944年初,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成立渤海区行政公署。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之。1945年(民国34年),何思源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全省设6个政府办事处,17个行政督察区。邹平县、长山县隶第一办事处(鲁北办事处)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隶第五办事处(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政府成立,黎玉为主席。在全省设5个行政公署,21个专员公署。邹平县、耀南县隶渤海行署第六专署,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二专署。1945年至1946年上半年,渤海行署所辖6个专署调整为4个专署。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三专署(又称清河专区)。1947年(国民36年)3~8月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撤销6个政府办事处及第九、第十二两个行政督察区,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行政建制遂废。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渤海行署清河专区(行署驻今惠民县城)。
1950年5月清河专区撤销, 齐东县改属惠民专区,耀南县复名长山县,与邹平县同属淄博专区。 同年11月析长山县周村镇与张店合置张周市,属淄博专区。1953年7月邹平、长山2县划归惠民专区。1956年3月撤销长山县,并入邹平县;撤销高青县,并入齐东县;隶属均不变。1958年12月撤销齐东县,所辖之九户、青城、黑里寨、花沟、 魏桥、码头等6处人民公社并入邹平县,其余并入博兴县。与此同时邹平县转属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设置的淄博专区。 1961年6月淄博专区撤销转属、复置的惠民专区。 同年10月青城、花沟、黑里寨3个区划归复置的高青县。1967年惠民专区改称惠民地区,1992年3月更名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销,改置地级滨州市,邹平县均属之。

相关问答
邹城电视台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2 07:47
1958年8月1日成立邹县人民广播站。 1975年成立邹县广播事业局。 1978年局、站合一统称邹县广播事业局。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邹县撤县立市,邹县广播电视局更名为邹城市广播电视局。 201...
全文
东海县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8 12:02
东海县一带地域,在夏、商时属徐州,周代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相继郯子、鲁和楚。秦朝始设朐县,先属薛郡,后属郯郡。汉立东海郡时,朐县属东海郡,三国时魏改东海郡为东海国。南北朝时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在...
全文
开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3 23:34
开县古属梁州之域。西周,属庸国。东周春秋时期,属巴国。 秦、汉属巴郡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蜀先主划朐忍西部地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 属益州固陵郡。 南北朝,刘宋(420—479...
全文
马关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1 23:22
马关县境,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马关属益州牂牁郡进桑县;东汉时改属进乘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3月,属兴古郡进乘县。 西晋永嘉四年(310...
全文
武强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02:12
春秋时期,武强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武强县先属燕,后属赵。 秦时武强县地属巨鹿郡。 西汉高祖六年,夫疥为武隧侯,南部为武强侯国。汉文帝二年,改为武隧县。 新莽时期,武强县改名为桓隧县。 东汉时,...
全文
海门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4 11:00
海门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
全文
花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31 05:39
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原称花县。 花都(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 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
全文
黑水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06 11:16
黑水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 蜀汉于黑水境北置平康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 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四县。 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
全文
平乐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13:44
平乐县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
全文
红安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7 23:26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 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配合下,攻克黄安县城。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