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各村村名的来历

2024-03-29 03:23

1个回答
  1、邢口:此处距县城约12公里左右,传元朝时期,黄河经过此村西,村名为镇河集。后在明代有邢姓人家在此村摆渡为生,村名改为邢家渡口,简称邢口。后在清朝时期又改称为升平寨,但没多久又改回邢口。

  2、草寺:此村距县城约13公里左右,归邢口镇管辖。传在明朝时期黄河经此,每次黄河的汛期官家在此村收谷草防汛情,后因此称村为草市。后慢慢改叫草寺。

  3、王和寺:此村距县城约9公里左右,归邢口镇管辖。相传在宋朝时期此村东北角处有一座寺庙,名为青龙寺,寺中主持名王子宽,此人功夫了得,此寺又称王和尚寺。后王子宽大闹相国寺,调戏民女未得逞后逃回青龙寺。民女将此事告官,官家派兵辑拿王子宽。王子宽不敌官兵众多遂远走他乡不再归寺。后来慢慢此处聚焦人家成村,便用王和寺命名此村。

  4、魏寨:在县城东南15公里左右处,归邢口镇管辖。相传在清朝时期此村已建立,因村中魏姓较多(后魏姓人家搬于大魏店),名为魏寨。

  5、傅集/付集:距县城约18公里,杞县一古镇。此地早为明代即有,最早称为傅庄,后来在此处设立了集市,便改名为傅家集,简称为傅集。 

  6、老庄:距县城约16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早期有名俗话:“前老庄、后老庄,中间加个小薛庄”,现在前老庄与小薛庄已连成了一片。老庄是邢口镇何寨村中的何氏人家早早的居住地,慢慢都把这个地方叫作老庄。

  7、白庙屯:距县城约17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相传此村早些时间有一座白脸关公庙,慢慢庙周围成了人们定居点,故称些为白庙屯。

  8、青龙店:距县城约16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此村最早因宋康王所建的青陵台得名青陵台,后来在明朝年间此处设立集市店铺,又改称为青陵店,后又因讹传村名为青龙店。

  9、军张:距县城约20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相传在宋朝时期,此处多为驻军,因军设军账,后村名也因军账得名后慢慢称为军张。

  10、纸房:距县城约19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相传此处因有董姓人家在此处建造纸作坊,得名纸房。

  11、蚂蚱张:跟县城约20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相传在古时村里有座庙,且有一习俗是在年末办场蚂蚱祭,而主持这场祭祀的人姓张,所以得村名为蚂蚱张。也有另一传说村中原有张马二姓,而张姓家族较大,故称为马大张。

  12、夏陵:距县城约22公里左右,归付集镇管辖。相传在明朝时期,有夏姓人家在一土陵上居住建村而得名。
相关问答
乐安县流坑古村的古村由来
1个回答2024-05-24 20:20
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宋代流坑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西大家族聚居的典型。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
全文
绛县有个村叫南什么村
1个回答2024-05-31 14:27
南城村位于绛县县城南4公里,中条山脚下,涑水河畔,是绛县革命老区之一,也是晋旧都所在地。全村由东、西南城、裴家堡、申家山四个自然村构成,共划分为六个居民组,364户,共有人口1377人,劳动力910人...
全文
襄汾县县敬村村名来历
1个回答2024-04-12 06:04
襄汾县的村庄大多数以姓氏得名。 冠有姓氏的村子有: 丁村、柴村、解村、宋村、南村、刘村、毛村、敬村、范村、席村、扈村、段村、燕村、李村(襄陵镇)、齐村、薛村、景村、胡村、崔村、吉村、董村、申村、...
全文
代县的村名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20 12:09
鹿蹄涧村名的由来 在代县县城东北四十里的鹿蹄涧村,建有北宋杨家将祠堂“忠武祠”,祠堂大殿前有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称“鹿蹄石”。石高二尺许,状似山形,正面有石佛两尊,前立仙鹤一只,背面有一只梅花鹿...
全文
赣榆县村志,村庄村名的来历
1个回答2022-08-21 04:15
赣榆城头官路村庄由来
沧县都有哪些村
2个回答2024-01-04 01:35
沧州狮子中国龙,除铁狮子名扬天下外,沧县舞狮也享誉中外,频获大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此外,沧县民间文化如木板大鼓、运河号子等等,也被次递挖掘出来,搬上舞台。如何利用民间文化来发展沧县文化,沧县...
全文
新疆有几个城市几个县几个村
1个回答2022-09-12 04:50
我知道是65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