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愚公的形象

2024-03-19 08:05

1个回答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州余笑人物形象
  愚公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毁基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册含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相关问答
愚公移山的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4-02-11 22:33
《愚公移山》中有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 愚公:智者,胸怀大志,远见卓知,坚持不懈的人。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
全文
愚公移山的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4-02-12 10:23
《愚公移山》中有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 愚公:智者,胸怀大志,远见卓知,坚持不懈的人。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
全文
愚公移山的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4-03-03 08:58
愚公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
全文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愚人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7:57
愚公在古代是指普通老百姓,是憨厚的那种(委婉说法) 愚人以的移山,是常传佳句,今天的愚人节也可以作为纪念他而过! 证明人人都有自己的聪明之处,别人眼里的愚人传为佳句,但做得对则千古流芳~~~~...
全文
愚公移山是什么故事,愚公移山故事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20:1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
全文
愚公移山的精神 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17:32
坚持不懈 跛鳖千里 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水滴石穿 山溜穿石 磨杵成针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请问愚公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1-08 17:46
愚公累死的。
愚公移山是愚还是不愚
2个回答2023-12-12 16:55
不愚:就当今社会来说,在改革开放中,我们遇到过好多好多困难,如果不一一克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要搞改革开发,就得经受住改革浪潮的考验,这就需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克服,也是社会主...
全文
愚公移山 愚公搬家
1个回答2024-01-27 22:43
支持正方 愚公移山 说明了他的远大理想 他是在为未来的后辈们造福
关于愚公移山愚蠢的小故事2
1个回答2024-02-25 12:17
可以搬家,何苦移山,让子孙无尽痛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