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姓 毕氏家谱 毕姓起源 毕姓名人 毕姓的来源 毕姓简介

2024-03-15 07:31

1个回答
一、姓氏来源

上古周文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将自己的第十五子姬高封于毕(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北)。后来姬高建立了毕国,人称毕公高。后毕国“为楚所灭,而降为庶人”。其子孙就以国为姓,世代相传至今,已越3000年之久。

二、郡望堂号

公元前772年平王带部、氏族东迁河南洛阳,毕姓自始在洛阳繁衍生息,日渐强盛。我们严溪毕氏郡望即出自河南偃师郡。毕姓即使从唐·垂拱年间(公元685 688年),河南偃师的憬公算起,至今也有2770多年历史。从宋·乾德丁卯年(公元967年),毕氏婺源始祖文进公迁居严溪起,毕氏在婺源已生息了1035年。

三、历代名人

1、毕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

2、毕升——北宋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还研究过木活字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为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

3、毕沅——字绍荡,号秋帆。清朝江南镇洋人。留心经史文学,旁及舆地金石之享。尝谓“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谏水先生最长。”以好士知名,学人如钱大听、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先后在幕中。所著《续资治通鉴》220卷,集钱、邵、章等诸人之力而成。诗文有《灵岩山人诗集》、《文集》。

毕姓在历史上出了不少英才:古代有状元毕万初、毕子季、毕构、毕彦祯;进士毕炕、毕文进;丞相毕宪;御医毕中;护国将军毕贤臣;还有毕志安,和寇准一同辅佐宋朝皇帝;中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祖孙均进士的毕士安、毕良史;父子皆使君的毕祖晖、毕义云;诗画家毕慧、毕本;监察御史的毕曜;因尽孝,受皇上封赏的毕皆赞等等。

明代新城(桓台)工部尚书毕亨,万历淄川人户部尚书毕自严(毕际有之父),户部尚书安徽人毕锵等。清代大文学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坐馆的馆东南通州知府毕际有,海州知州新城人毕秀等。其中淄川在明清两代出了五个进士,新城出了四个进士,这些都是我毕氏同宗的知名人士,应当引以为荣。

现代毕氏家族更步入辉煌,名人辈出:如电子学家毕德里、陶瓷美术家毕渊明、文学翻译家毕修勺、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漫画美术评论家毕克官、眼科专家毕华德、公共卫生学创始人毕天民、中央电视台记者毕福剑、中央电视台编导毕晖、 *** 少将毕皓、毕庆堂、中将毕占云、无线通讯的CDMA的先驱——美国贝尔试验室院士毕奇等,都是我毕氏杰出代表。

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毕姓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占全国毕姓人口的70。

四、姓源考: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或“炎黄(炎帝与黄帝)子孙”。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中国的宗法制度很注重长子嫡铮簿褪堑障底铀铮频鄣牡障岛笠岢て谝岳幢3肿拧凹А毙眨渌堑障底铀锊辉傩铡凹А薄?据《说文》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又称涿鹿之战),炎帝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统一了全国。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祖。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改为其它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 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期较多,到了汉代各个姓氏已渐趋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世代居住在长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逊由于避讳唐明皇的名字,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与“基”同音)。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在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梁(梁朝)周弘正,谄事王 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的血统加入。南北朝时,在北魏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封为楼顿侯,后来归顺晋朝的姬澹,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人。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氏族人,在中华民族发展过中,以及创造华夏文明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奭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方面贡献很大。 毕姓的始祖,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兄弟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以国为姓,是为毕姓的由来。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当年的毕国,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塬或咸阳塬,在周朝初年, 受王室十分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均葬在此地。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显赫于世。毕公高春秋时代的后裔毕万,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了后世魏姓的始祖,而毕万后代魏文侯,后来“三家分晋”,与韩、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自立为诸侯,且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当年始祖毕公高后裔的显赫情形。 在春秋时改姓魏的毕姓后裔,仅仅是毕公高的众多子孙中的一支。其余的子孙,虽然以后也有改了他姓的,但其嫡系子孙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毕姓,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 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结果都一致。《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炕乃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 可以这样说,毕姓源于姬,始于毕地。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到了汉代则有一支远远地迁徙到山东的东平郡,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相国庄我始祖兴公正是由东平郡所辖的潍县迁来,这就证明相国庄毕氏一族为始祖毕公高之嫡系子孙。

相关问答
百家姓:毕姓的来源,姓毕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4 06:17
毕 一、姓氏来源  来源于封地: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自己的弟弟姬高封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县西北),后来建立了毕国,人称姬高为毕公高。他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毕。 二、郡望堂号  ...
全文
毕姓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11 02:08
周文王第15子,封地为毕,尊称毕公高!另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也有将其姓氏简化为毕的。
姓毕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16 19:54
毕氏 历史来源 「毕」源出 ; 一 ;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于毕邑(陜西咸阳市),世称毕公高,其后逐有毕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
全文
毕姓在历史上的起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04 15:40
据说起源于周朝起源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高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
全文
云南毕姓来源?
1个回答2024-05-11 19:53
毕姓起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第15子姬高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是今中国姓氏排行榜第。125位的姓氏,毕姓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北部一带。史称毕氏正宗,到了汉朝时期。有一支毕...
全文
毕公的后世姓氏
1个回答2024-03-16 19:53
毕公的后裔姓氏主要有毕姓 、魏姓 、潘姓 、冯姓 、令狐姓 、庞姓 等姓。
姓毕的诗人?
1个回答2024-03-13 06:04
毕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 毕沅——字绍荡,号秋帆。清朝江南镇洋人。留心经史文学,旁及...
全文
马年毕姓女宝宝好名推荐
1个回答2024-04-23 13:16
  美丽的女宝宝到来,各位家长都忙着给自己的美丽公主取个吉祥如意的好名,下面,小编给毕姓女宝宝准备了好听的名字,家长们赶紧选择吧。     毕涵棋(92 分) 毕雯荔(92 分)...
全文
古代有没有姓毕的武将?
1个回答2024-03-14 12:50
毕义显 后魏,祖晖弟子,与弟义儁性并豪率。 天平已后梁武帝使人迁往,历经兖城,前后州将以义显兄弟善营鲑膳。 器物鲜华,常兼长史,接宴宾客。 义显左将军|、大中大夫。 义儁历兖...
全文
毕姓女宝宝起名
1个回答2024-04-10 23:28
毕语心:谈心。适用于男女孩取名字。出自《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 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实为主...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