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十箭难折

2024-03-08 06:59

1个回答
1.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的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信链,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选自《魏书》

2.

典故:阿豺折箭《魏书·吐谷浑传》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1].译文: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注释:(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3)谓曰:对……说(4)奉:拿(5)俄而:不久,一会儿(6)母弟:同母的弟弟(滑扮孙7)汝曹:你们.曹,辈(8)摧:折,毁灭、崩坏(9)戮力:合力,协力(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来代指国家(11)只:现代汉语作“枝”寓意: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阿豺可汗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他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上表,进献土特产.这仅仅是个开端,此后,历代吐谷浑王频频地向中原王朝遣使进贡,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在阿豺生命垂危之际,所做的,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阿豺折箭遗训的故事.很多学者认为,互助土族中的神箭崇拜与阿豺折箭遗训有关,他们认为这一古 *** 俗是吐谷浑后裔对阿豺折箭遗训事件和他倡导的“戮力一心”精神的纪念和传承.。

3. 文言文单者易折,众则难催翻译

出处编辑《北史·吐谷浑传》:4原文编辑阿豺①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②吾一支箭,折③之地下.”俄而④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⑤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⑥,戮力一心⑦,然后社稷可固⑧.”言终而死.——《魏书》5注释编辑①阿豺:南朝刘宋时西北方少数名族吐谷(yù)浑首领.谓:告诉,对……说.②奉:进献③折:叠放.④俄而:不一会.⑤汝曹:你们.⑥摧:折.⑦戮(lù)力:合力,共同尽力.⑧[1]社稷(jì):古代用作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固,巩缺毕固.然,这样.6译文编辑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都呈献一支箭.”阿豺把它们叠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他命令他的弟弟慕利延:“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折断它.阿豺又说:“你去取十九支箭,(一起)折断它们.”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不能折断.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明白了吗?单独的箭是容易被折断,但是许多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共同尽力,这样以后国家才能稳固!”说完就死了.自己总结:单(单独的)者(箭,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易(容易)折(被折断,动词本身表被动),众(许多)(箭,主语省略)则(就)难(困难)催(被折断)。

相关问答
一箭易折十箭难折哲理?
1个回答2024-02-07 13:54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就是来自这个故事。今天人们时常用这个典故来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一箭己断,十箭难折这个折的拼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09:32
折 [zhé] 断,弄断:~断。~桂(喻科举及第)。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1-27 20:42
从前吐谷浑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叠放在地上。”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豺又吩咐说:“你拿十九...
全文
一箭易折 十箭难断 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02 00:58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从前吐谷浑阿豺有十二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我要用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豺又吩咐说:你拿九枝来,再折断...
全文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及答案?
1个回答2024-02-17 10:50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出自《北史·吐谷浑传》,字面意思是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断,多支箭捆在一起则难以被摧毁,这是吐谷浑国王阿豺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使社稷安稳。今天人们时常用...
全文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的道理
1个回答2023-12-07 15:52
本文写吐谷浑国王阿豺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要团结一心,比喻生动,说理深刻。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的原文
1个回答2023-12-02 00:45
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
全文
一箭易折 十箭难断 的翻译
3个回答2023-11-30 13:39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从前吐谷浑阿豺有十二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我要用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豺又吩咐说:你拿九枝来,再折断...
全文
文言文:阿豺折箭1.单者易折,众者难催(翻译)2.阿豺折箭是为了告诉他的儿子什么道理(用原句)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6 04:22
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
阿豺折箭 文中共写了几次折箭?原因是什么呢?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3 19:26
《阿豺折箭》一文中共写了三次折箭。原因是:部族首领阿豺为了纠正孩子不和睦相处的行为,以折箭方式告戒他的孩子,单独的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很难摧毁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江山就能巩固。 结果分...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