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性本恶”?

2024-03-03 23:32

人性本恶?
1个回答
人的天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去恶扬善,就是修行。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哪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

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注十)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盘。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盘,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

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性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相关问答
十恶中最恶的是哪一恶?
2个回答2023-07-02 00:35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刚硬。
谁知道古代一恶少恶人自有恶人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14:10
我觉得像是周处自新的故事。。不过。。后半部分不太一样 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
全文
传说中的恶魔是谁?恶魔之子是谁?
1个回答2024-01-27 09:58
传键野说中的恶魔就是坠落的天使。而恶魔之子就是从出一直生活悄拆在黑稿运喊暗的死神
类似于五大恶魔的恶作剧的小说
1个回答2023-05-27 19:57
于校草同居的日子
写恶少或者恶女的校园言情小说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5-11 23:22
三年K班,算不算?
帮恶得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3 22:30
《只是当时的惘然》千千千寻 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悲剧代表作。广受赞叹的完美结局使其成为悲剧中的经典。也是千千千寻的代表作。
恶魔法则小说简介 恶魔法则小说介绍
1个回答2024-03-06 09:51
1、《恶魔法则》是由著名作家跳舞创作的一部西方奇幻作品,首发于奇迹网,讲述的是本书主角杜维的传奇故事 。本作品已完结。 2017年7月12日,《201奇迹片 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
全文
恶魔小龙分别成为八大恶魔的样子
1个回答2024-02-09 09:37
地,水,风,雷,月,天空,山,火(就是他自己)
你做的恶作剧你的恶作剧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2-29 01:00
你做的恶作剧你的恶作剧的歌是王蓝茵的《恶作剧》。《恶作剧》是电视剧《恶作剧之吻》片尾曲,由王蓝茵作词、作曲并演唱,收录于专辑《恶作剧之吻 电视原声带》中,发行于2005年10月21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