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故事翻译诗句赏析,字词解释

2024-02-09 13:01

1个回答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2] ”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1]
相关问答
凉州词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9-23 00:52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凉州词赏析
1个回答2023-12-20 02:23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
全文
《凉州词》的赏析
1个回答2023-12-10 19:24
《凉州词》,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首诗主要是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凉州词》的赏析的...
全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赏析
1个回答2024-02-12 22:02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 [ 2009-3-30 10:14:00 | By: orange ] 0 推荐今天我学习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感受非常深,既然维也纳人把环境保护的这么好...
全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赏析
1个回答2024-03-02 08:00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 [ 2009-3-30 10:14:00 | By: orange ] 0 推荐今天我学习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感受非常深,既然维也纳人把环境保护的这么...
全文
纳兰的《蝶恋花》赏析
1个回答2022-06-04 16:37
应该是“绿杨”
纳兰容若词赏析
2个回答2022-11-28 12:59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曾多次提到他的次 安意如也写过赏析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苏璎《纳兰词典评》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 徐晋如《纳兰一派》
海鸥乔纳森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1-22 13:53
理查德·巴赫的小说《海鸥乔纳森》,它讲述了一只渴望飞翔的海鸥的故事:飞翔不是生存的工具,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目的,而仅仅是为了飞翔本身的纯粹的快乐!这本书是一个绝对完美的寓言告诉我们如何以最幸福的方式度...
全文
纳兰容若词赏析
1个回答2023-04-13 09:35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曾多次提到他的次 安意如也写过赏析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苏璎《纳兰词典评》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 徐晋如《纳兰一派》
纳兰容若的词赏析
1个回答2023-05-01 14:36
介绍去看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全是关于纳兰容若的,赏析了很多安意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