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2024-02-09 08:56

1个回答



这位爸爸说女儿刚上高一,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导致和家人聚少离多,从小她都是由妈妈带,自己对她关心很少。


加上很少见面且话不投机,每次见面都不知道说什么,因此父女俩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甚至女儿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


他心里很是迷茫和恐慌,想要扭转在女儿心中的形象,但每次刚想和女儿好好交流的时候,却总被她拒之门外。


梗在父女俩之间的鸿沟,确实让人费神!



但归根结底,他和女儿的困境,源于他曾经的忽视和不在意。


如若他当初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与孩子用心交流,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相处地小心翼翼。


常言道: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但其实陪伴还有另一层含义, 陪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感情和关系。


但很多父母却总是以各种理由错失本该给孩子的陪伴, 等到孩子和自己疏远才想要补救。


那些由错失陪伴所导致的“陌生”

不应该被定义为叛逆


《变形记》某一期的男主角李锦鉴,是个城市问题男孩。


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扔给爷爷奶奶照顾。父母远在北京打拼,11年来 不曾参与他的成长,导致他沉迷 游戏 、脾气暴躁,欺负妹妹。


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只能让儿子回来管教。


父母得知后,只能放弃北京的生意,回家管教儿子, 原想着儿子会有所改善,不曾想情形变得更加“鸡飞狗跳”。



儿子不仅沉迷 游戏 ,还经常责骂家人,甚至殴打妈妈。


全家被折腾得心力交瘁。父亲无奈之下,将他送到农村改造,好让他能早日“改邪归正”。


送走时他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面对儿子的“无赖”了。殊不知他曾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如今成为了他给自己挖的坑。


儿子的冲动暴躁只有父母能平息,那些由错失所导致的“陌生”,也不应该定义为:青春期的叛逆。


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不知他心中所想,不知他语言的潜在含义,更不知如何与他更好地交流,双方自然会感到陌生。



你眼中的“叛逆”,是孩子内心诉求不被在意的愤怒、对父母不理解的控诉!


父母别无他法,只能耐心修复, 而不是粗暴认为孩子不是当初那个“孩子”,从而割舍彼此的连接。



那些从小被忽视的孩子

内心都有一个黑洞


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就不受妈妈待见。因为是明玉,才让妈妈想离婚的愿望落空。 从小到大,从不关心明玉的感受,甚至很少正眼瞧她,将心中的怨气都重新发泄在她身上。


在明玉的记忆中,妈妈眼里只有大哥二哥。大哥考哈佛,能安心学习;二哥考上大学,能出去 旅游 ;自己高三学习紧张,想要一套复习资料,妈妈却称没钱。


此外,她还要给二哥洗衣服,忙得不可开交。可妈妈对这些不公从不觉得不妥,默认是她的义务。



妈妈的心里没有她的位置。大哥考上哈佛学费不够,就将她的房间卖了供他读书,让她和父母挤一间。


这让苏明玉的心彻底凉透了,和妈妈大吵一架,搬出去再没回来,直到妈妈离世。


妈妈的种种不公和忽视,导致她成年后的冷漠。


在公司她是“女魔头”,除了对师傅和朋友有一丝温情,对其他人都很漠然。



即便她已经是一个人人敬重的女强人,但对于童年的忽视,她依然感到悲伤,却又不敢触碰。


父母们千万别小看“忽视”的威力,它会给成年后的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TED演讲《青少年到底想要什么?》讲道:一个青少年最害怕的不是被拒绝,而是被忽视。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 情感 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忽视,会将这种 情感 连接生生切断,让孩子的心逐渐变冷、变硬。



长大后,这种 情感 需求会变成孩子内心的一个黑洞, 因为缺失太多,怎么都要不够、填不满,却又不断的挣扎。


父母如何做,

才能更好的补救陪伴缺失?


时光已逝,对于孩子曾经错失的时光,亦不可能倒回,重头再来。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岁月,尽可能给孩子心灵的“补救”,让孩子觉得你心里有他,在意他,并不是完全忽视他; 让孩子知道他并不是一个“透明人”。



1. 放下身段,投其所“好”


很多父母总是“端着”,认为孩子必须敬自己,才会有做父母的样子。


其实不是,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本质上彼此是平等的关系。


如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却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迟早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父母们只有放下身段,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孩子才会卸下防备,让父母走进自己的世界,坦露自己的需求。


在父母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喜好后,才能更好的投其所“好”,增进彼此的感情和距离,进而和孩子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有更多爱的互动、有更多的听见和看见。


毕竟一个家庭的温暖,是需要彼此看见、听见的。而只有循环往复的爱,才是温暖的永续之源。



2. “精致”的温暖,胜过朝夕的冷漠


如今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不得不分隔两地 ,所以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那么显得亲密。



著名主持人杨澜工作非常繁忙,可即便如此,她也依旧抽出时间给孩子“精致”的温暖。



下班回家后,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和儿子进行有效的交流,耐心听儿子说话,听他诉说家里或学校中的每一件事, 让儿子感受来自妈妈全心的、短暂却高效地陪伴。


虽然陪伴的时间少,但也胜过朝夕陪在身边的冷漠,这种精致的“温暖”,可以不让彼此成为一个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3. “厚着脸皮”,主动找孩子交流


田亮的女儿森碟,被田亮和叶一茜称为“聊天终结者”。


引得叶一茜经常在微博上吐槽:和森蝶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田亮也曾透露:只要自己想坐近和女儿说说话,森碟一准儿跑得远远儿的。


对此,田亮表示很受伤,但也无可奈何。 既然森碟不理睬,他就只能“厚着脸皮”找女儿说话,即便常常被“敷衍”。



很多父母会觉得既然孩子都对自己不理睬,自己就没必要上赶着去“丢脸”。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在青春期虽然不想和父母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却很渴望父母的关心,孩子只不过面上很冷酷而已。


家长要做的是,读懂他内心的需求,但又不戳穿。 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好比一对“闹别扭的恋人”,总有一方要主动。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的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晃他们就长成了别人眼中的“大人”,但孩子却依旧是孩子。




愿父母们都能明白:每一个孩子即便走得再远、飞得再高, 也需要在回首时感受到父母的遥望和不离不弃,如此方得圆满。


监制:邓东

主编:吴思羽

相关问答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如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
1个回答2024-02-07 10:29
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想了解他们的内心,小的时候,他们还愿意亩喊告诉家长,大了就不愿意说了,多多把孩子放于朋友祥运或同事的角度,也许适当的理解与尊重,更能让孩子敞开自己的谨耐梁心扉。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如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
1个回答2024-02-04 22:00
切身实地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多多交流,让孩子把你当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这一点不难做到。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透过表象看本质,多加引导,灌输孩子正能量的同时,孩子遇到困难,要引导孩子自...
全文
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得不到陪伴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08 20:19
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得不到陪伴怎么办?以下是我的看法。 外出打工,没办法在家陪孩子,这种情况应该是中国家庭最普遍的现象,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拼。 每逢春节过后,很多父母...
全文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有哪些重要意义
1个回答2024-01-25 17:12
父母租坦的陪伴对孩子有哪些重要意义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意义非常弊友桐重大,有首儿歌就这样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妈的孩子像根草“,如果孩子在成长中缺失了父爱母爱,那么对于孩...
全文
父母陪伴名言。
1个回答2024-02-29 06:10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陪伴父母的经典句子
1个回答2024-01-25 22:20
陪伴父母的经典句子如下: 1、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愿时光慢些走,余生我护你。 2、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别让陪伴,成为遗憾。 3、好好爱自己,爱家人,因为我们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
全文
高三孩子不想父母陪伴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1-24 20:31
孩子想安安静静的学习。父母陪伴像是被监控一样。(个人认为)。
有父母陪伴成长真好作文
1个回答2024-01-30 17:06
近来,身体不适,一直请假在家。又加上天气不好,所有得以长时间和爸妈在一起。   今早,像是约好一样的,刚刚睡醒,老妈便来叫我吃早餐了。起来后,才发现,爸妈早就吃完了早餐,我的早餐还在那里。老妈特意将面...
全文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1个回答2024-01-20 18:27
这三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 1.学习 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多陪陪孩子。如果孩子在写作业,父母在旁边看书,孩子就会向父母学习,认真的去写作业。可是如果孩子在写作业,而父母在看电视...
全文
为人父母,你是怎么陪伴孩子的?
1个回答2024-01-22 00:41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陪伴是不能缺少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会有帮助,才会建立起自信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