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错不改的例子或寓言【急】

2024-02-07 01:19

1个回答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猛正皇帝,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很擅长于拉拢人心,他对文人的重视程度更是超过了许多皇帝。可是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冤假错案,这件事也让许多文人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人寒窗十年,为的就是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这也是他们进入官场最重要的一步。古代的会试三年才举办一次,洪武三十年的时候正好是会试年。各地出色的才子都风尘仆仆地赶来,只为能够准时参加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

南京的秦淮河岸两旁,平日里都是文人雅客,酒楼中吟诗作对的声音从未听过,可是在这几天,南京的才子们似乎蒸发了,酒楼中空空荡荡,经过的人也是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些人似乎都在向一个目的地进发。

他们所去的地方,就是南京的贡院,挤在门口的学子们都在苦苦等待榜单,贡院中的人走出来,刚贴上榜单没多久,周围就挤满了人,人数虽多,但是表情都不一样,上榜的自然心中欣喜,而落榜的只能垂头丧气,也有人相互打气,打算来年再考。

按照剧情的发展,下一步学子们就可以散去了,秦淮河岸两旁的酒家也会恢复往日的繁华。但是人群中的一位学子提出了质疑,他发现榜单上的三十二位贡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就连几位主考官,也无一例外的都是南方人。

这究竟是有意而为之还是巧合?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引起了北方学子们的不满。他们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北方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闹事,贡院没人理就跑到衙门,衙门没人理一起上大街。没过几天这件事已经传开了,各种流言也是层出不穷。

下面的官员一看,这么大的阵势没办法处理,于是写了一封奏章呈给了朱元璋,让皇帝来直接处理。朱元璋看完非常生气,这件事已经不是单纯的科考案了,大批的北方学子不满,会对明朝的统治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于是他召来了主考官刘三吾当面询问他原因。刘三吾是当时的翰林院士,虽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的性格非常耿直。他在朱元璋面前摆出了一系列的依据,证实了南方的才子确实比北方的才子要技高一筹。

这些事情朱元璋都知道,但是他为了拉拢文人,想让刘三吾给北方学子几个名额,这样一来南北的学子都兼顾到了,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了,可是刘三吾不这么认为,他坚持要为朝廷选出优秀的学子,坚决不同意朱元璋的意见。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的自尊心有多强大臣们心里都是清楚的,刘三吾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么和皇帝对着干下场肯枝核悔定不会好到哪儿去,但是他认定了的理就绝对不会松口。结果大家都能想象出来,他被朱元璋革了职,打入了监狱,氏桐处决只是迟早的事情。

后来他又找到了翰林院士张信,还给了他点儿暗示,让他阅卷的时候手松一点,放几个北方学子进去。张信领了命之后,召集了一帮人没日没夜地研究,为了搞清楚这件事的真相,张信下令所有阅卷的官员都不能回家,一直到研究出来答案为止。

等他们查阅完毕后,以张信为代表向朱元璋报告。这个人和刘三吾对比起来就要圆滑很多。他先夸奖了几位北方的学子,正当大家都以为他是在顺着朱元璋的意愿办事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折。张信说北方最好的一位才子也只能排到53名,这次落榜也是无奈的事情。

朱元璋听完更火大了,他找了这么多的官员查科考案,就是想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意思办,结果这帮大臣脑子都转不过来弯,一直和自己对着干。他一怒之下把这些阅卷的官员都打到了大牢里,最后都被处决了。

之后朱元璋干脆亲自批阅,一共选出61名贡士,全部都是北方人,南方的学子们虽然心中郁闷,但是也不敢公然对抗,只能忍气吞声地离开京师。从大局观来看,朱元璋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最后的做法太过于偏激。

他把南方的学子排除在外,已经偏离了安抚天下文人的愿望,更多地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也是明朝的第一件科考大案,后来300多年的明朝,出现了很多类似的案件,这无疑对明朝的统治是不利的,要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做错了,会不会感到后悔呢?
相关问答
小时候做错事的名人?(大错)例子···知错就改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1-26 03:42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
全文
小时候做错事的名人?(大错)例子···知错就改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2-02 00:25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李世民也魏征的故事了!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宫玩鸟(部下刚刚送来的一只很名贵的鸟),刚好魏征来了,看到皇帝在玩鸟不高兴了,...
全文
古代知错就改的有名的例子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6:33
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
全文
知错及时改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1-25 08:28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
全文
关于知错就改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1-20 04:37
上网搜吧,古代叫‘周处’的这个人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很经典。
关于知错就改的名人事例即名言
1个回答2024-02-12 22:55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
全文
古代知错就改的有名的例子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16 08:53
廉颇负荆请罪 周处知错能改除三害 楚庄王知错能改春秋五霸
知错就改的名人例子
1个回答2024-02-21 21:44
知错就改的名人例子有:孟子休妻、孔子改错诗、徐悲鸿承认画鸭笔误、列宁承认打碎花瓶、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1、孟子休妻 话说孟子有一天回家看到其妻伸开两腿、姿势不雅地坐在屋中,便认为她不讲究礼仪...
全文
关于知错就改的名人事例及名言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7 05:32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
全文
有一些改正错别字的例子吗
1个回答2024-05-07 03:55
1.义气用事(意) 2.平水相逢(萍) 3.进升职务(晋) 4.永保青春(葆) 5.新闻报到(道) 6.强努之末(弩) 7.气势凶凶(汹) 8.史无前列(例) 9.趁伙打劫(火) 10.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