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听课

2024-02-04 03:08

1个回答
教师怎样听课收获最大

1、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2、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4 、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5、掌握听课的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听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听教师如何讲,重要的是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如何学。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1)听什么、怎样听:①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方法和要求;②教学是否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详略得当;③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亲切和蔼;④是否有知识性错误;⑤教学活动是否有创新的地方;⑥教师的思维是否多向、宽泛,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教师的纠正是否用语准确。
(2)看什么、怎样看:①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情况。如是否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具(包括多媒体等)运用是否熟练,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②是否善于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教学,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③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参与面和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有效性怎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④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
(3)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含板书),二是教学评点。
(4)思考什么、怎样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④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⑤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三维目标”怎样自然、和谐融入教学环节之中,怎样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⑥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学生演练或小组讨论、观察实验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听课者既要观察授课者此时的行为,又要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时段的思考,并记录点评意见。
6、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3)一段时间后,对听课记录要进行整理,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等。
7、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 “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8、自醒自查——听课后三要
(1) 要交流。听课后,要立刻与老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2)要对照。听课后,可以将听课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大胆的去粗取精,必要时,不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后再与老教师探讨。
(3)要常翻。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的酸甜苦辣,得失错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听课的意义落到实处。那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9、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后要尽可能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这种反馈同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关评课的内容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具体分析),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
学生如何听课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

一、培养“必须当堂听懂”的决心 ,这样才能把每节课充分的利用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二、预习,是课听好的先决条件
学会预习是有效听课的基本要求,让自己课前对老师讲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听课就更清楚了。而且预习之后学习就更有目的,有目的地学习也能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如果把课前预习坚持下去的话,就已经把听课成功做好一半了!
三、听课时勤思多问
听课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对问题的思考时,有时候也要敢于把嘴张开。其实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真正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对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也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同学是怎样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的。
四、让听课的思路与老师接轨
首先在课堂上要时刻听从老师的指挥,该看书时看书,该看黑板时看黑板,一般老师会给你下指令。如果没有指令,在教师板书或讲解时你要抬头看黑板或教师。其次要注意把握老师的讲课思路,把重点放在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和思考上。只有积极思考,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才能理解和把握老师的讲解,才能加深记忆。还有听课思路的进程要与教师讲课的思路进程同步。在上课时如果单纯听老师讲,就很容易疲劳,会不知不觉地走神了。所以,上课时让自己忙起来,要眼,脑,耳,手并用。眼要看着板书,耳要听老师讲,手要随时在所讲的内容旁记下重点,脑要尽量理解所学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赶紧用笔记下来。这样,整个人就完全跟随着课堂走,跟着老师走了。
五、作好听课笔记是掌握知识的保障
一位会听课的学生总能把课堂笔记作的很出色。但有些同学唯恐笔记记得不全面,尽量记下老师讲的一切。这样,由于忙于记录,不能集中注意力,就不易理解和把握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由于记录赶不上讲课的速度,还会出现记了上句忘了下句的情况。其结果是既没有记好笔记,又没有听好讲课,而且自己还会感到十分紧张吃力,显得非常被动。因此,满堂课忙于记笔记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在课上不可能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就会存在记和听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
第一,把预习与听课结合起来,当你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摘抄下重点与难点,在上课时只不过进行补充,把主要精力放在听方面。
第二,把听课与复习结合起来,在听课时必须紧跟老师的思维,或许你记下的是几个词或符号,为了在今后不会遗忘,必须对笔记进行整理。
可见,记笔记不一定从听课开始,也不是老师所讲知识的照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这样才能把听课效率提高上去。
相关问答
小明每天tao课,只有一节课不tao课,那是什么课
1个回答2024-02-12 17:01
如果是脑筋急转弯,那他唯一不逃的课就是下课了
孩子说不想去学校上课想在家上网课该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30 15:29
首先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他在学校生活中对于环境不适应,或者是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建议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如果孩子也拒绝进行...
全文
小学课本上的林海英课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00:39
小学课本上的林海英课文有城南往事 查看原帖>>
老师喜欢上课听他讲课的学生吗
1个回答2024-01-27 10:25
当然了,每个老师都喜欢。即使你听不懂,但对老师最起码是尊敬
小学课文再见了,亲人的课文内容
1个回答2024-02-08 12:32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
全文
这种英语课本的课文听力在哪里找
1个回答2022-10-20 00:55
人教版英语初中教材
上课时学生们正在听老师讲课 (用英文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2-09 05:05
The students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in class. 这样就可以了!!
老师不教的恋爱课和恋爱课上的小动作
1个回答2022-10-14 04:40
...啥意思?
孩子上课不会听课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09 23:47
首先,把没处理的杂事,记在备忘录上,则心理上就会感到轻松。 其次,暂时抛开人际关系可提高注意力。要想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学习,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要单纯只为别人活着。 再次,摒弃依赖心理,方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