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故事

2024-01-26 13:38

1个回答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 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 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 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 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 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 “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 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 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 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 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 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 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史上另一位赵括出现在春秋时代“下宫之难”中是赵朔的弟弟。在这次赵氏家族的劫难中被诛杀。

另有学者认为纸上谈兵不是说赵括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纸上谈兵用何纸
慕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我没看到原诗姑且存疑。
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相关问答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中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实战水平的人物是谁?
1个回答2024-02-12 19:14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简述
1个回答2024-01-19 03:14
1、纸上谈兵主要讲述的是: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纯哗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真正打仗的时候,赵括领军销码打仗一败涂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09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8:14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
全文
纸上谈兵讲的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23:55
你好!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的典故
1个回答2023-07-01 16:30
上网搜索赵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3:00
文言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8:29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简写
1个回答2024-02-11 02:20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
全文
请给讲一下纸上谈兵的故事吧
1个回答2024-02-20 23:02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