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的感人故事?

2024-01-24 10:14

他是如何从平庸走向众人所知?
1个回答
“刘翔不是拔苗助长出来的,我只是比别人节省了一些时间。”坐在上海莘庄田径场边的木质长板凳上,孙海平说着刘翔,说着这个世界上飞得最快的跨栏选手,缘何拥有如今的成就。这条长板凳已陪伴了他近二十年,二十年的教练生涯里,孙海平遍尝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收集了无数教训,把它们提炼成经验,运用到刘翔身上,直至他跑出奥运会金牌,跑到12秒88。



孙海平记得,2005年春,全中国还在回味刘翔奥运夺冠的喜悦,某大学的教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孙海平指导,您好!……按照一般的规律,一个运动员成才需要6—8年的时间,而刘翔仅用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不是拔苗助长?



只有真正的热爱与珍惜,才会生出担忧。孙海平感怀于这一纸虑言与关爱,将自己在刘翔身上获得成功的奥秘几乎倾囊相授。



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的



“我们练的就是跨栏,所有的训练都要按照跨栏的特性来展开。而这个项目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孙海平娓娓道来,“在我看来,跨栏,实际上就是带障碍的短跑。只有认识、理解了这个特性,才能选择对练习这个项目的人来说最好的训练方式。”孙海平对刘翔的训练就是以“过障碍短跑”为中心展开的。



跨栏类似短跑,是田径直道项目的一种,所以追求速度是首要的。“但是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孙海平肯定地说。多少年来,多少运动员在跑道上一遍一遍地刻苦冲刺,与煤渣和塑胶颗粒较劲,可实际上中国人的短跑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我本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孙海平苦恼地笑了笑,“那时候一天要练四堂课,教练让我跑10次100米我能完成,让我跑100次甚至200次也能跑下来,但是这种训练已经完全是机械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了。就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演的流水线作业工人一样,永远是机械和麻木地重复完成同样的动作,毫无质量可言。”



“有的时候,一些运动员因为伤病不能进行跑的练习,教练员很着急,我就对他们说:‘没关系,只要你把其它那些东西练好了,等伤一好,穿上钉鞋照样能跑得很快。’”孙海平所指的“其他那些东西”其实就是专项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身体素质。“速度快只是一个结果,很大的因素是取决于你是如何进行训练的那个过程,看你专门速度和专门力量是怎么训练的。”



在刘翔进行训练时,孙海平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或发号施令者,人们时常会看到,孙海平或推或举或拉或摁着刘翔的身体,几个动作下来师徒俩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往往一个动作,你给它施加一定压力,并要求它能够快速反弹,这对我们跑的项目在提高步频和动作幅度方面有极大的帮助。我在刘翔模拟过栏动作的最后瞬间,手上加一点适当的阻力,刘翔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被动肌肉会转化入主动用力,去抵抗我的阻力,这样一来肌肉就得到了弹性训练。刘翔的动作幅度很大,而且还能快速地收回,这就提高了步频,速度就这样被提炼出来了。”所以,孙海平身边就需要帮手,盛越铭和新上任的曹靖都是上海田径队跨栏组里的助理教练。随着刘翔的日渐成熟,力量也随之见长,对抗阻力的能力和刚进队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老孙一个人的力量只够扳一个刘翔的身体了,至于其他小队员的日常训练,还要靠助手们的辅助。



离开跑道也能创造惊世的速度,原本是孙海平脑海中的理论,而现实却给了他证明的机会。刘翔今年初因脚踝受伤停跑七十天,这七十天里孙海平不慌不忙,静静地调整计划,乘机将专项素质训练全面铺开,不断加强。一直练到刘翔的身体结结实实壮了一圈,力量大得憋不住想冲出去与人比赛。不上跑道七十天,产生的结果竟然还可以是新世界纪录的降临,如此也不得不回味老孙的那句话:速度,的确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那么简单。



力量训练带动技术的革命



体育运动训练素来讲求刻苦拼搏,越苦越是运动精神高尚的表现,但在今天的孙海平看来,这种追求不但盲目,而且有时甚至达不到提高的预期效果。



“我当年还是运动员的时候,训练起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队里可是出了名的。”说起自己当运动员的日子,老孙有些腼腆地笑了,“一般一天练三四堂课,一个星期要练二十多堂。自己有时候还觉得不够,周日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再加练。练得最不要命的时候,右边大腿肌肉拉伤连骨膜都拉下来了,左脚踝还有疲劳性骨折。可是即使这么刻苦,成绩还是上不去,而且不升反降,越练越差。”



因为自己亲自走了这一段弯路,当上教练后的孙海平也认识到了盲目苦练的反作用。刘翔成功后,很多教练都慕名而来向孙海平求教,不同项目甚至非田径项目的运动队都纷至沓来讨教经验。在太多人的要求下,孙海平也愿意总结、与人分享。他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训练手段都离不开两个字:专项。



“我们练的是短跨,不是中长跑,整天在跑道上跑圈根本与短距离项目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孙海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在不同强度的训练状态下会走向两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人体的肌肉分为快肌和慢肌这两种类型,也就是医学上讲的白肌和红肌。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亚型肌,就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肌肉。这部分肌肉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就在于如何去训练它。如果对它加以快速力量的训练,它就会向快肌方面转化;反之,如果进行一些低负荷或耐力训练,它会慢慢向慢肌方面靠。“像我以前这样整天疲劳训练,不仅练不出我们短跨项目需要的快肌,而且还会给训练造成很大的负效应,因为你不光要把原有的快肌练上去,还要花很大的力量把已经转向慢肌的那部分肌肉再练回来,否则这部分肌肉就变成了阻力。”缘于这一层认识,在对刘翔的训练安排上,孙海平更追求质量和强度,也因此,刘翔的训练才会像我们如今所见的,比一般运动员都要精简些,训练时间也相对较短很多。



可以说,刘翔现在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是在为110米栏服务,但是在孙海平发现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微妙关系前,刘翔的身体还没有达到如今的这种协调程度。“以前我们看国外运动员觉得他们一个个都牛壮牛壮的,就感觉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力量水平太差,所以拼命加强力量训练。但是以前只知道练下肢,以为跑步就是要练腿,结果我们的短跑运动员都只会‘坐着跑’,用力都在下半身。后来才慢慢发现处于人体二分之一截点的腰髋部位才是跑动中带动人体最主要的力量源。”



然而,运动训练并不如人们想象中就只有跑跑跳跳那样简单,虽然发现了以髋部作为发动机对短跑最佳,但光练身体一处的结果却更为怪异。“有一段时间,刘翔因为腰胯力量太强,其他部位就显得较弱,结果过栏的时候还要靠手臂的大幅摆动来协调身体的平衡。那种动作不但难看,而且浪费了很多力气,对速度影响很大。”为了纠正刘翔的姿势,孙海平在调整力量训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以此为契机,发现了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多因素训练法。“前些年对陈雁浩的训练,虽然也注重髋部力量,但各块肌肉都是分开练,各练各的,等到全身肌肉都练结实了,还得花时间把它们再协调起来用力,这又得花很多时间。而且单因素的训练,力量就是力量、速度就是速度,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都是单一和局部的,没有联系性。现在,我提出一个概念叫‘高效率的全面训练’,或者叫‘多因素训练法’。就是说,一个简单的练习动作,既练力量又能练速度,训练刺激也不是集中在单一的点上,而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一群或者一片兴奋区域,这不但提高了训练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疲劳过深。过去仅靠单因素比赛的运动员,一旦状态不佳,成绩马上一落千丈。但‘多因素’就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好状态来弥补,让运动员始终保持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比赛或者训练。”现在,刘翔的过栏技术不仅是世界一流,而且技术动作的协调性也在当今栏坛受众人称道。“过去,刘翔过一个栏大概需要0.36秒左右,现在身体力量均衡,技术动作改进后,缩短到只需0.33秒,十个栏可就是0.3秒,这在短跨项目上简直不得了啊!”而这正是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用力下的效果。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概括这种训练思想,孙教练认为这是一种遵循人体规律,围绕“神经系统”做文章的训练法。“神经系统训练法”不仅给国内短跨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更缩短了运动员培养成材的周期。“以前一直推崇的‘超量恢复’是一种比较冒险的提高成绩的训练手段。”孙海平说到起劲处,伸出手指在木凳上用指甲划曲线图,“这种方法需要运动员经过大强度训练进入严重的疲劳状态,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当身体状态重新走上高潮时,会比之前有所提高,就好比触底反弹。”但是这种方法在过去采用过程中也遇到过运动员疲劳过度,调整不当
相关问答
刘翔小时候是一个。。。。。。。。。。。刘翔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哪些道理
1个回答2024-04-22 10:15
 父亲1.76米,母亲1.67米,刘翔1.88米。这个有点“基因突变”的男孩有着一个与体育毫不沾边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造就了“中国田径的神话”。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
全文
刘翔小时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14:35
上海的弄堂里……   普陀区,在上海叫做“下只角”。因为那儿属于工业区,居民通常都是双职工。刘翔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海人家。”   夜色中,一群光着膀子的男人在乘凉。在...
全文
刘翔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4:24
  21年前的7月13日,一个小生命在上海西北角呱呱坠地。为了给这个小家伙取名字,他的姑夫、姑姑都赶来了。“他爸姓刘,你姓吉,就叫刘吉吧。”姑姑对吉粉花说。“刘吉,刘吉……”吉粉花念了两遍,感觉再加个...
全文
刘翔的女朋友是谁
1个回答2024-01-23 23:05
6月25日,刘翔在微博宣布与演员葛天离婚。他在微博自曝与葛天相恋4个月后结婚,现在因性格不合而结束这段为期9个月的婚姻,并称祝愿彼此。 2014年9月8日,刘翔与葛天在上海登记结婚。据刘翔父母透露,葛...
全文
刘翔的经历
1个回答2023-09-04 01:43
有关对刘翔的评价
刘翔的成名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23:10
刘翔的成名故事: 2007年2月,在德国田径室内赛上,刘翔以7秒42打破了60米栏亚洲纪录。6月2日,纽约锐步大奖赛冠军,成绩12秒92。 8月31日,8月31日,在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
全文
关于刘翔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21:30
刘翔简介 姓名:刘翔性别:男出生地:上海生日:1983.7.13身高:1.88米体重:74公斤项目:110米跨栏 辉煌战绩 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第4名;2001年全运会、东...
全文
刘翔个子多高呀?
1个回答2022-08-15 22:32
1.8米左右
刘翔感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03:02
他拿了很多钱。
刘翔身高多少?
1个回答2022-10-03 22:48
刘翔身高1米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