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谈教育:只要孩子成绩优秀就行了吗

2024-01-23 08:13

1个回答

绝对不是!

在转瞬即逝的社会,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竞争,要在充满竞争的年代逆流而上,可持续竞争力尤其重要。

◆  敢于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就是一种可持续竞争力。

人需要在不断的体验和锻炼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稀缺性”价值,抓住更多的锻炼和体验机会,就要我们懂得愿意付出。正如,为何大部分的人看似安逸惬意,实际却普遍焦虑不安?那是因为他们迫切想改变和创造,与这种迫切的心情相对的却是在等待适当的机会出击。然而,这个世界不会有量身定做的机会,它需要我们懂得抢先发现并牢牢抓住,如果付出可以让我们赢得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为何要守株待兔?

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付出的意义。当孩子埋怨当班干部就是耽误学习,或者在做值日时对多干一点少干一点总是耿耿于怀,爸爸妈妈就要引导孩子学会看懂:付出的背后或许是一场惊艳的收获。

当然,不是逢付出都要有收获,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们敢于付出只是因为想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的得到。

◆  让自己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就是一种可持续竞争力。

在长期的竞争长河中,持续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还能让我们拥有除此之外的软实力,包括了解自己、探索生活、感悟人文等。持续的学习能力更强调由点到面的学习张力,它会让我们成为更有趣的人,我们的生活、职场和社交都将因此得益。

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多维度的学习能力。除了埋头题海、干啃教科书,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天地,激活全身的触觉,让自己充满更多的好奇与探索的驱动力。

◆  铸就自己优秀的适应能力,就是一种可持续竞争力。

我们的一生是要承担多重角色的一生,并且要历经多次环境变化。比如踏出家门走进校园、踏出校门走进社会、从昔日的孩子成为今日的为人父母等,适应新角色和新环境,做好多重身份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懂得适应,懂得在不一样的环境和心境中淡定自若、挥洒自我。

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拥抱变化。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敢于直面尴尬和不舒服,不断克服心理障碍,积累面对挑战的勇气。

相关问答
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李玫瑾教育谈家长应该怎样
1个回答2024-01-24 14:41
家庭教育最佳期是12岁以前,然后其中1-6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已经错过这段时期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来弥补呢? 在孩子18岁之前呢,其实父母他仍然有很多的机会。
李玫瑾教授谈育儿
1个回答2023-12-02 09:18
一位宝妈留言问: “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该怎么做?” 很多人可能会说:“忍忍就过去了,千万别还手!” 当妈后,每次看到校园霸凌、孩子被打的新闻,都会一阵心痛。 可是一味的忍让...
全文
李玫瑾的育儿书哪本好
1个回答2024-03-04 03:59
你们紧着育儿书哪本好,我觉得李玫瑾的育儿书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哪一本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了,我觉得他的书籍是值得我们观看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有好处。
李玫瑾教育育儿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07 10:08
育儿师,应该成为人人敬佩的职业;采取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育儿师,有充足的耐心和爱心;所以,对待教育要有足够的坚持;看超级育儿师,要学习育儿之道,领会其大度、爱心、技巧为自己所用很喜欢这个教育节...
全文
李玫瑾有没有写一本关于养育女孩?
1个回答2024-01-27 22:42
没有,她写的书有:《幽微的人性》、《陪孩子度过青春期》、《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李玫瑾育儿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24 10:53
李玫瑾教授最成功的育儿应该就是将女儿培养成哈佛高材生,这里有李玫瑾教授的全套讲座视频,希望能帮助到您。
李玫瑾育儿有哪些书籍
1个回答2024-03-07 13:45
幽微的人性、陪孩子度过青春期、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等。提及李玫瑾教授,相信很多家长都在网上或者朋友圈看过她的关于6岁之前孩子一定要管的视频,关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念、做法,还有她关于人生哲学的演讲,很...
全文
李玫瑾育儿有哪些书籍
1个回答2024-05-28 18:23
幽微的人性、陪孩子度过青春期、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等。提及李玫瑾教授,相信很多家长都在网上或者朋友圈看过她的关于6岁之前孩子一定要管的视频,关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念、做法,还有她关于人生哲学的演讲,很...
全文
李玫瑾的育儿书哪本好
1个回答2022-06-25 14:41
你们紧着育儿书哪本好,我觉得李玫瑾的育儿书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哪一本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了,我觉得他的书籍是值得我们观看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有好处。
李玫瑾育儿有哪些书籍?
1个回答2024-01-19 04:27
1、《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