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古典文学朗诵

2024-01-22 03:38

1个回答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 “弟子规”,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全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 《草》 《静夜思》 《春晓》 《清明》 《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 《江上渔者》 《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 《风》 《咏柳》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村居》 《悯农》(其二) 《游子吟》 《游园不值》 《枫桥夜泊》 《春日》 《回乡偶书》 《敕勒歌》 《山行》 《梅花》 《江雪》 《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 《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 《忆江南》 《绝句-迟日江山丽》 《小池》 《江南春》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夏日绝句》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 《寻隐者不遇》 《题西林壁》《望天门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关问答
急求适合小学生朗诵的新年朗诵词
1个回答2024-01-22 01:02
新年朗诵新年朗诵新年朗诵新年朗诵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一个极富情趣的元旦佳节,侧耳倾听,新年春节的脚步声便近了。 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它招手:新年,...
全文
迎春节诗歌朗诵,适合小学生朗诵的
1个回答2024-01-22 01:02
鞭炮声声驱走了严寒 欢歌笑语呼唤着春天 春天正在远方的地平线 迈着轻盈的脚步 走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快迎上去吧 让和煦的春风 轻轻的抚摸每一张笑脸 让春的使者舞起巨大...
全文
在诗歌朗诵会上适合高中生朗诵的3分钟以内的诗歌?
1个回答2022-11-06 01:11
《诗经》邶风 静女
适合大学生在朗诵大赛上朗诵的诗歌
1个回答2024-02-27 04:35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
全文
适合儿童朗诵的诗歌_适合孩子们
1个回答2024-01-21 10:37
  诗歌中的一些文字和内容是很丰富的,对于 儿童 来说十分适合朗诵。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适合儿童朗诵的诗歌,供大家阅读。   儿童朗诵的诗歌一  ...
全文
适合一年级孩子朗诵的诗歌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0 19:39
1、写字很有用   蜜蜂用树叶,   写信给蚂蚁,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接到信,   看了半点钟,   也咬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蚂蚁和...
全文
大学生读什么诗?适合朗诵的。
1个回答2024-01-18 16:38
青春漫语 往事只能追忆 ??当蜜糖般的回忆变的苦涩 ??思绪在云里雾里飘荡 ??美妙的文字 ??震颤心灵的青春故事 ??躁动的青春在音乐里游荡 ??因为那是个完美的国度 ...
全文
适合三年级的朗诵作品
1个回答2024-01-29 01:00
适合三年级历者慎的朗诵作品如下: 1、《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
全文
适合五年级朗诵的红色诗歌
1个回答2024-01-18 15:44
【七月一日红】 向着太阳我放声高歌,歌唱斧头、镰刀、五星。 难忘南湖的红船,南昌的枪声; 瑞金的星星之火,井冈的挺拔青松; 遵义城头的霞光,雪山草地的峥嵘。 耳畔还回响着南泥...
全文
适合小学生朗诵的经典名篇
1个回答2024-01-21 20:10
1.采薇(节选) 2.悲歌 3.七步诗 4.赠范晔诗 5.西江夜行 6.凉州词 7.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8.出塞 9.从军行 10.芙蓉楼送辛渐 11.鸟鸣涧 12.少年行...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