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中的河伯的现实形象?

2024-01-14 04:04

1个回答

《庄子?秋水篇

1、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在客观上: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2、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文章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3、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来的。庄子把一切自然事物、神话传说都具体化、人格化。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任意驱使为其观点服务:先让河伯因受环境和习见习闻的限制而自傲,然后让河伯从小圈子里跳出来,看到了大海而对自己以前的自满羞愧不已。庄子正是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并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现分述如下:

1、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的领域之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不见水端”的广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两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有所见必有所感。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于是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若己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志得意满的神态,“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的神态。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一“顺”一“旋”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心情。“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相关问答
大象伯伯来到河边笑着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2-19 17:24
大象波波来到河边笑着说 我渴了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喝些水了 啊,还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 真的是太好了
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1个回答2023-12-11 13:26
  河神,由于先秦的河,专指黄河,所以这位河伯,就是黄河河神。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
全文
庄子秋水中河伯看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3-12-04 06:23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全文
秋水中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10:51
  《庄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大海的精神....
全文
象伯伯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5:39
1 象伯伯的故...
全文
河伯是谁,关于他有些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8:33
不是,河伯者,河神也,源自神话故事。不过河伯娶妇载于《西门豹治邺》,为巫婆骗人所编造的,算是典故吧
河伯与海若出自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11:14
这两个人物是一篇文章里的。望洋兴叹。
春秋战国时五伯是那五个人
1个回答2024-02-18 14:57
春秋“五伯”,即春秋“五霸”。对春秋“五伯”,有两种说法:一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通常以第一种说法较为普遍。
小动物给大象伯伯怎样称重
1个回答2024-03-04 14:44
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就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哪有伯乐象马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0-31 13:05
2楼咋能抄袭1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