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之交的典故概括

2024-01-12 13:55

1个回答
知音之交的故事:伯牙子期的故事。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扩展资料

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交往的其他称谓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相关问答
关于交友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1个回答2024-02-26 23:2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
全文
生死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2-05 13:34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
全文
知音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3-04 20:10
知音之交的故事:伯牙子期的故事。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
全文
君子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5-14 22:35
‘君子之交’的典故: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
全文
胶膝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1-26 01:59
胶漆之交,汉语成语,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
全文
胶膝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1-28 08:38
胶漆之交,汉语成语,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
全文
割席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2-14 10:32
割席之交讲的是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他们锄草看到金子之后,管宁选择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读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便割席与华歆断...
全文
管鲍之交 概括
1个回答2024-02-14 18:44
《管鲍之交》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帮鲍叔牙出好几次主意都是帮倒忙...
全文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生死之交的故事(一两句话概括
1个回答2022-12-02 16:05
把后面的字给子
管鲍之交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6-18 23:19
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宰相,在管仲退休时皇帝问谁可以继任下一任,他没有推荐鲍叔牙,并说鲍叔牙不是做宰相的料,鲍叔牙知道后并没有怪管仲,而是知道自己的才能及佩服管仲的识人之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