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英国毛姆的《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2024-01-10 23:25

1个回答
《蚂蚁与蚱蜢》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作品中,作者以敏锐的眼光窥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生机遇的偶然,展现了纷繁人间滑稽的人生百态。其创新独到的表现手法,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遐思。本文以审美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较深入的解读,并对作品别致的构思、反传统的视角、浓墨重彩的对比和创造性使用“闪前”等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读和评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20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尤以短篇小说闻名遐迩。毛姆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人物生动,语言幽默流畅,主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蚂蚁与蚱蜢》是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蚂蚁和蚱蜢》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同时内部又采用了论证的结构。文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时代别人教叙述者“我”熟读拉・封丹的寓言――《蚂蚁和蚱蜢》,并尽力地向他解释寓言的道德含义: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寓言中写道:蚂蚁整个夏天都在辛勤忙碌,储备冬天的食物,而蚱蜢却蹲在一片草叶上,整天对着太阳唱歌。严冬来临,蚂蚁生计备足,欣慰异常,但蚱蜢的窝里却空无一物。它只好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不仅什么也没给它,还无情地嘲弄了它。蚱蜢两手空空,扫兴而归,数日后饿死在冰冷的窝巢中。对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德含义,叙述者“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感到它与童年的经历很不一致。接着,叙述者“我”讲述了乔治・拉姆齐的弟弟汤姆的故事。汤姆是个传统观念的反叛者,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他有工作,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孩子,但他却不喜欢这些。有一天,他不听规劝,带着仅有的一点积蓄,一个人到欧洲的一些都会游玩,在那里过了两年痛快的日子。以后,他没钱了,就跟朋友借。有一次,哥哥为了让弟弟“浪子回头”,给了他一笔数量可观的钱。可他却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汽车和几件珠宝。哥哥乔治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每当看见汤姆在他常去光顾的饭店里的酒吧间的后面搅混鸡尾酒或是坐在律师俱乐部门口出租汽车的驾驶座上,他总要给汤姆一些钱。有一次,格朗肖说汤姆骗了他,他要上诉法院,哥哥就塞给格朗肖500英镑息事宁人。结果,汤姆却和格朗肖一起到蒙特卡洛,在那里过了一个月的好日子,并令人意外地和一个女人订了婚。后来,那个女人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汤姆。现在,汤姆经常邀请朋友到他在梅菲尔的高级寓所里品尝美味佳肴。在以传统观念为主的大多数人的眼里,汤姆是个吃喝嫖赌的恶棍,连他的哥哥乔治都整天为他的不成器发愁,以为他晚年一定会在贫民窟里了结一生。但汤姆却全然不顾,一味过着自己理想中的快乐、自由、充满情趣的好生活。最后,当哥哥乔治得知弟弟汤姆的近况后,心理极不平衡。作品以此验证了叙述者“我”对《蚂蚁和蚱蜢》这则寓言赋予人们的道德观念持不认可态度的正确性,同时也显示出乔治人性的弱点。
对于人性的弱点,毛姆盯住了乔治对汤姆的嫉妒。在乔治的眼里,自己的晚年已经做了较实际的安排,而弟弟只能在贫民窟里度过凄惨的余生。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汤姆意外地交了好运――他与一个女人订了婚,那个女人死了,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他。突然间,汤姆成了“晚年生活”竞争中占绝对优势的竞争者,并且像乔治几乎成为“注定的优胜者”一样,成了几乎“定局”的优胜者。面对这一突变,乔治本为怜悯的心呈现出失败者的“羞愧到屈辱”的挫折感,他表现出心理不平衡的冲动:
“我平生一直努力工作,规规矩矩,讲究体面,坦率直爽,我想你总不会否认的。”他越说越激动:“你也不会否认,汤姆一直游手好闲,品格卑下,……假如真是恶有恶报的话,他就应该在贫民窟里生活。”乔治激动得面孔涨红,攥紧拳头,“砰”地一声敲在桌子上,大声喊道:“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啦,他妈的,太不公平啦!”
乔治这一滑稽的发自内心的不可遏制的嫉妒充分显示出人性的弱点。同时,也说明了人性对弱点的掩盖和弱点发作时的疯狂。
毛姆以其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手法,营造出极佳的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极具魅力的滑稽剧。
一 以反传统的叙事视角,营造惊人的艺术效果
在《蚂蚁和蚱蜢》中,作者对具有反叛意识的汤姆的叙述采用了背离原本立场的叙述视角。文章在叙述者讲完《蚂蚁和蚱蜢》的寓言后,明确表示“我”同情蚱蜢,并说有一段时间“我”看见蚂蚁就在它身上踏一脚。“我”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显示,“我”根本不赞赏(蚂蚁)这种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或社会生活的常识。按照传统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应该对汤姆(蚱蜢的象征)表示同情,但在叙述具有反叛意识的汤姆时,这些原本的立场、情感发生了变化。当叙述者“我”在饭店见到乔治愁容满面、神情沮丧时,“我”猜想:一定是他那不争气的宝贝弟弟又惹出祸事来了。从这一猜想,便可以看出这时叙述者的情感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接着,叙述者“我”质问乔治:“那你为什么不和他断绝关系?你对他可以说到了仁至义尽,现在你总该明白,他是不可救药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到,叙述者“我”原本对蚱蜢的同情已荡然无存,并站到了汤姆的对立面,实现了对汤姆立场和情感的转变。这时的叙述者已由原本“可靠的叙述者”变为“不可靠的叙述者”。毛姆的作品以探索和表现人性为己任,他承认人性的缺失,并相信人的机遇是偶然的。因此,叙述者在讲完《蚂蚁与蚱蜢》的寓言之后,对寓言本身赋予的道德含义的不认可态度及对蚱蜢和蚂蚁生活态度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作者旨意的忠实体现。这时的叙述者“我”是可信的叙述者,而后来的叙述者的立场和情感都发生了改变,这时的叙述者已经是“不可信的叙述者”。文章在叙述者由可信的叙述者转变为不可信的叙述者以后,叙述者“我”尽量隐退,并转为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言,长驱直入地对汤姆展开了叙述:由“开始时,汤姆的品行还是端正的”――“他根本不听任何规劝就抛弃了妻子,脱离了工作。他有一点积蓄,并利用这点钱……”――“他靠借钱过日子”,再由“乔治没有识破弟弟的花言巧语……给了汤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汤姆用这笔钱……”――“这时汤姆毫无顾忌地开始敲哥哥的竹杠”――“汤姆欺骗的人叫格朗肖,他扬言要进行报复……乔治塞给格朗肖五百英镑……汤姆和格朗肖两人马上一块儿到蒙特卡洛去了……”,一步步把汤姆推向罪恶的深渊。大多数人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这是社会文明尤其是现代物化社会对人的本性不断改造而异化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可信的叙述者,道貌岸然地以可信的叙述者出现,以不容置疑的立场、情感和口吻,对汤姆―步步走向丑陋和罪恶进行叙述,轻车熟路地使读者得出一个“坚定不移”的结论:汤姆已成为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家伙、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他必将恶有恶报。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乔治意外得知:“几个星期以前,他(汤姆)和一个年龄大到足以作他妈妈的女人订了婚。现在那个女人已经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他:五十万英镑,一艘游艇,伦敦一所房子,乡下一所房子。”这种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的确使人意外,使人惊讶,使人震撼,使人好笑:怎么上帝跟人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从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二 浓墨重彩,以强烈的对比塑造人间蚂蚁和蚱蜢的形象

小说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对汤姆和乔治二十余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二十年来,汤姆参加赛马、赌博、跳舞,与最标致的姑娘厮混,在最豪华的饭店里吃喝,穿最漂亮的衣服。他总是衣饰考究,尽管他已经四十六岁,可你还当他不超过三十五岁呢。他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家伙,虽然你知道他品格卑下,可你又不能不喜欢与他结交。他总是兴致勃勃,衣饰华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魔力。然而乔治呢?虽然他仅比不可救药的弟弟年长一岁,看上去却已是花甲之年了。二十五年来,他在上午九点半开始,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工作。他诚实、勤奋,受人尊敬。他有位贤惠的妻子,对于她,乔治在行为上乃至思想上都没有半点的不忠实。他有四个女儿,对她们来说,乔治又是位慈父……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汤姆在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后,以他自己认为自由快乐的方式,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地过着有滋有味的神仙生活;而乔治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忠实俘虏者,遵规守矩,终年劳作,过着单调乏味、心尽力竭的奴隶生活。这二者生活状况的鲜明对比,使寓言中蚂蚁和蚱蜢二者的形象又一次清晰地活脱脱地展示在人们眼前。蚂蚁和蚱蜢对乔治和汤姆形成了绝妙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具有蚂蚁象征意义的乔治对其晚年生活作了扎实而又满意的安排:他要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储蓄起来,计划到五十岁退休。那时,他打算住到乡下的小房子里,在那里种种花,打打高尔夫球,颐养晚年。而具有蚱蜢象征意义的汤姆身无分文且没有收入,晚年该怎么办呢?是像蚱蜢一样活活饿死呢,还是会有什么意外的惊喜发生?这一不可回避的悬念在此得以凸现。作者在此时对读者欲知结论的急切心情又一次进行了巧妙的撩拨,使人欲知结论的欲望愈加强烈。
三 巧用内部“闪前”,创造戏剧性情节
“闪前”是叙事文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法,是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它通过时间上的指向性引起读者的期待。在《蚂蚁和蚱蜢》中,作者三次使用“闪前”:1、“我”从来没有见过别人像他(乔治)那样满面愁容,神情沮丧。他的两眼呆呆地出神……“我”马上猜到一定是他那不争气的宝贝弟弟又惹出祸来了;2、可怜的乔治,“我”同情他。现在,“我”坐在他的身旁,猜想汤姆又干出什么不光彩的事来了;3、“我”猜想,汤姆终于被警察抓去了。通过这三次闪前的运用,叙述者对乔治在饭店沮丧和发怒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判断为汤姆又惹了什么事。并通过时间的指向性,使读者的期待几乎变成了现实,即使还有余地,那也到了可以忽视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幕是:……乔治激动得面孔涨红了。他攥紧拳头,“砰”地一声敲在桌子上,大叫“太不公平了,真的,太不公平了!”原来是“几个星期以前,汤姆和一个年龄大到足以作他妈妈的女人订了婚。现在那个女人已经死了,把一切都留给了他……”。乔治苦恼和生气的原因竟是对弟弟汤姆意外交了好运的难以控制的嫉妒!这样写的艺术效果――对于叙述者 “我”来说,看着乔治那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坐在椅子上,笑弯了腰,笑得差点儿一头撞到地上去;对于读者来说,突然间看到乔治苦恼的原因和生气的样子,这种意外和滑稽对人心理引起的震撼和激荡的确难以控制。
毛姆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童年时代的感受,而人物故事则取材于纷繁人世、芸芸众生。他以短小的篇幅,向人们昭示了他对世间的看法:世界是混沌的,机遇是偶然的。不存在什么“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定数。乔治和汤姆的故事对其观点作了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人对生活态度的好恶决定人际交往中的亲近与疏远。文中叙事者“我”同情蚱蜢,在故事中喜欢汤姆,并经常被邀请到汤姆在梅菲尔的高级寓所里品尝美味佳肴;他厌恶蚂蚁谨小慎微的处事态度,故事中的乔治因故(叙述者对乔治嫉妒失态而大笑)再也没有原谅他。在毛姆的笔下,一面是隽永温和的讽刺,一面是滑稽可笑的愉悦。二者融合,使作品成为一幕使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剧。其作品精巧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新奇的手法、诙谐的口吻,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人震撼。
相关问答
蚂蚁和蚱蜢是毛姆的作品吗?
1个回答2023-02-23 05:36
如果你问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的话答案就是肯定的,《蚂蚁和蚱蜢》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蚂蚁和蚱蜢是毛姆的作品吗?
1个回答2024-01-15 20:21
如果你问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的话答案就是肯定的,《蚂蚁和蚱蜢》是20世纪英国重要作家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蚂蚁和蚱蜢》的寓意
4个回答2022-08-29 20:37
寓意如下。 未雨绸缪做好未来的准备。不要以为未来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不会停滞的。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分秒流逝。最快的是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不觉你会20岁。30岁。。60岁。 ...
全文
《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0:49
寓意: 人生是很短暂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不知道不觉你会慢慢老去。要未雨让坦绸缪为以后的事做打算,多一些知识和技能会使你不成为蚱蜢。 《蚂蚁与蚱蜢》是201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全文
我想问英国毛姆的《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08 01:51
保姆的蚂蚁和蚂蚱,这个寓言中,寓言故事是我看了好多遍,它的寓意很好,表明了一肖及时
我想问英国毛姆的《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4-30 19:00
寓意如下。 未雨绸缪做好未来的准备。不要以为未来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不会停滞的。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分秒流逝。最快的是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不觉你会20岁。30岁。。60岁。 ...
全文
我想问英国毛姆的《蚂蚁与蚱蜢》的寓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2 12:16
寓意: 人生是很短暂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不知道不觉你会慢慢老去。要未雨绸缪为以后的事做打算,多一些知识和技能会使你不成为蚱蜢。 《蚂蚁与蚱蜢》是201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全文
毛姆的蚂蚁和蚱蜢中开头的寓言有何意义?
4个回答2022-11-06 19:53
保姆的蚂蚁和蚂蚱,这个寓言中,寓言故事是我看了好多遍,它的寓意很好,表明了一肖及时
《蚂蚁和蚱蜢》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蚱蜢的故事. 求寓意.
1个回答2023-02-04 04:50
寓意如下. 未雨绸缪做好未来的准备.不要以为未来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不会停滞的.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分秒流逝.最快的是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不觉你会20岁.30岁.60...
全文
《蚂蚁和蚱蜢》的寓意 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蚱蜢的故事. 求寓意.
1个回答2023-12-09 15:16
寓意如下. 未雨绸缪做好未来的准备.不要以为未来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不会停滞的.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分秒流逝.最快的是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不觉你会20岁.30岁.60...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