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的小说里面有什么佛学思想?

2024-01-10 22:27

1个回答
苏曼殊不仅于‘色中悟空’,‘情中求道’,他的整个人生大致是在一种‘率性而为’的自由纯真状态下追求‘无着’、‘无执’、悟入‘真如’的过程,而这种悟入的方式和途径又和历代禅僧迥然有别(比如其以情证道) ,因此,他的种种看来不可理喻的举动更具复杂性,根据其终极价值取向,参照禅门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以及历来狂僧悟道行为表现,我们不妨将他看作是近现代背景下的一位禅门高士。”这里所指出的“不可理喻的、更具复杂性”的举动即苏曼殊一生中的种种狂怪行为,包括一次次虱身情网,皆可视为他佛教“离相”和修习禅悟中的“诸境”。他一生置身在主体心境中,即便在他自己所说的“冰”与“炭”的煎熬中如何挣扎,在“出世”与“入世”、“方外”与“红尘”之间怎么徘徊,他都试图窥破色相,悟入真如,有时因情欲纠缠而自我谴责;有时极端悲愁而以泪洗面;有时甚至自戕身体而求得心理平衡,但他作为禅僧的最后一道防线始终未破。
综观苏曼殊一生的翻译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让曼殊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文化,而是“微妙瑰奇”的印度文学。他指出:“文词简丽相俱者,莫若梵文,汉文次之,欧洲番书,瞠乎后矣。”[20]我国古代翻译印度典籍以佛学为中心,与佛教无关的纯文学作品都没有引起翻译家和学者的关注,也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译文,连介绍性的文字也微乎其微。这一状况首先是由苏曼殊打破的。他终生没有翻译一本经书,却一直在译介印度文学中那些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的诗歌和戏剧,介绍印度文学中的优秀作家。1908年,苏曼殊在《民报》第22号上发表了《娑罗海滨遁迹记》; 1909年,他翻译了印度女作家陀露哆(1856—1877)的小诗《乐苑》。他从中外文学比较的角度把印度纯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如闻名于世的叙事长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典诗剧《沙恭达罗》,以及抒情长诗《云使》。这些工作填补了近现代译介史上的诸项空白。由此,我们毫不迟疑地断言:即便主观上苏曼殊多么渴望成为在佛学方面深有造诣的学者或高僧,他终究是以文学家的审美观进入了印度文化空间的。所以,论断苏曼殊是佛门高僧也是不妥当的。

摘自《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作者:黄轶
作者简介:黄轶(1971、1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
相关问答
佛经的苏曼青 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11:49
你不要研究那么多,只要知道总体讲的意思并按佛经要求做到就行了,研究没用的问题对于学佛没有帮助,学佛目的是为了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咬文逐字,理解了意思不修正自己,还不如不学,现在的人行邪道,...
全文
苏曼殊 浣纱记~。哪里有苏曼殊的小说《浣纱记》?
1个回答2022-08-24 08:01
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愿望,但他们却很难踏上实现的征程,影响他们作出选择的因素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勇气。他们因为恐惧而害怕选择自己认为不可能的愿望,因此也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那些成功的人们,如果当初都在一...
全文
苏曼殊是何许人?为何自封“糖僧”?
1个回答2023-08-17 10:48
因为苏曼殊特别爱吃糖,糖排在苏曼殊心里的第一的位置,他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糖吃,吃各种各样的糖,没有糖就会生气
曼殊菲儿的全部小说
1个回答2022-06-03 03:47
米听说过:)
苏曼殊爱情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1-20 20:27
苏曼殊爱情小说都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具有对爱情自主的追求和屈从封建秩序的双得性,从爱情悲剧的角度触及反封建主题,这一悲剧基调既是时代的迷茫和企求,也是作者的迷茫和企求,揭示了封建秩序给人的枷...
全文
小说女主角苏曼男主角萧黎川书名叫什么作者萧玉佛
1个回答2023-04-23 18:21
爱有余温,情深不及
求几个佛理小故事,有特殊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2-12 07:21
  心志专一,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极爱抽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
全文
佛教里为什么法华经地位那么特殊?
1个回答2024-03-23 16:53
认为法华经地位比其他佛经地位特殊的人,有可能是看经太少。正像有人认为金刚经更特殊是一个道理。也因为看不懂经。若真看得懂,所有经典指向同一真理,万经即一经,一经即万经。所谓智者察同是也。
曼殊沙华和摩诃曼殊沙华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3-06-01 00:21
曼殊沙华译为适意花,即小白花,见者心悦之意,乃天界之华,非同石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