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屈原写一段话

2024-01-06 23:54

1个回答

给屈原写一段话:

1、“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呀!你太傻了!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在汨罗江畔一个身着凄凉得人带着满腔的怒火只留下一句天下皆混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说罢在天空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永远的沉醉在汨罗江。屈原你的心里只放的下世人么?为什么你和楚怀王对着干?你不知道么?这可是犯了大逆不道的事呀!

你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你为什么为了这昏暗的世道把你的一切都放弃呢?最后你终抵挡不住世人的倾向……哦,你留下的只是一本名垂千朽的离骚罢……你的故事只是一段传奇,世界怎么又有那么的美好呢?也许这就是名人罢……

2、汩罗江边,烟雾重重,一声叹息从中发出。倾然间,只听一声“轰隆!”,你跳入了江中,大江水翻滚着、咆哮着、怒吼着。这人是谁?哦,是你——屈原!你死得值吗?不!国家的动荡就是需要你们这些有识之士来改变,你纵身一跃,虽抛出了众多烦恼,享受年年粽子。可世人呢?他们的眼泪却早以流干。

难道你这么一个只顾自己,一死百了的人也值得我们来赞颂吗?对!世人也许会,但我不会,因为你那是逃避责任!同样一个是在国家动荡的时期中,他——越王勾贱,却不忘国家雪耻,曾经的一国之君,现在却要睡在柴草之上,每天都要尝一尝蛇胆的滋味。

终于,他又成为了一方霸主,落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名。与你不同的是,他承担起了责任,没有放弃,他为吴王做奴仆,他被迫做了许多对一国之主简直是奇耻大辱的事,但他从不绝望,而是化悲愤为力量。这!才是英雄,值得让人赞颂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同样有着许多英雄。

如怀才不遇的杜甫,心怀壮志的辛弃疾……更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烈酒入喉,立即就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壮志,这等气魄,是你所拥有的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国革命红军,横跨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你走了,有人会流泪,有人会叹息,但……我依然不会!你走了,抛弃了一切烦恼,推卸了责任,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相关问答
屈原的爱国故事片段
1个回答2024-01-31 05:16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
全文
屈原列传最后一段用意
1个回答2024-02-16 21:24
屈原列传最后一段用意如下: 司马迁对屈原的为坚持理想而斗争的精神是歌颂的,对屈原的心情是深刻了解的。他叙述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全文
屈原离骚选段
1个回答2024-02-24 21:14
个人认为以下最著名,因为在高中书上出现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
全文
高一课文《离骚》中第个一段介绍屈原自己的身世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2 06:03
彰显自己地位的尊贵,自己的与众不同。帝高阳之苗裔兮,是想说他与楚王同宗同祖,情谊深厚。朕皇考曰伯庸,讲他父亲是楚贤臣,忠心辅佐楚国,享有美名,而自己也继承了父亲的忠诚。后面讲他自己出生,取名,又...
全文
史记屈原投江一段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14:20
怀瑾握瑜 [ huái jǐn wò yú ]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全文
屈原列传第三段
1个回答2023-08-07 19:36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一次写不完)
和男朋友在一起我很委屈很受气用一段话来告诉他
1个回答2024-02-14 18:25
恋爱是婚姻的坟墓,无疾而终是每个人的期盼。你不是刺猬,我却感觉你刺的我生疼。我不敏感,但我知道痛楚。我不是受虐狂,我希望恋爱给我是心理的满足。希望你我平等相待,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
全文
求高中课本中与屈原有关的段落
1个回答2022-08-17 14:01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传说的屈原简介
1个回答2024-01-24 15:17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