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2024-01-06 18:58

1个回答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形成问题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以及对事理的探究。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学课件、根据情境图编数学小故事、精彩的谈话引入、激疑设疑等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淘气和笑笑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自制动画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由分实物入手,让学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个”的时候,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已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提出“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的问题,并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情绪高涨,勇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二分之一,教师在学生的需求特别强烈时,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是积极的、主动的,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提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就不愿意提问题。因此教学中,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敢问”的信心。
三、多种形式评价激励,让学生乐问
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为了引导孩子乐于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调动提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首先争取家长的支持,强化问题意识,学生放学回家,建议家长问一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提了几个问题?让家长对孩子提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对那些有创新性的问题,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不仅仅满足于“好”“不错”等简单的评价,“真了不起”“这个问题与众不同”“和老师的想法一致”等话语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每班设立“提问题大王”的奖项,一年级学生重在提问题的多少,二年级以上重在提出问题的价值。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提问题能力的竞赛,根据成绩各班评选出“数学提问题大王”,进行奖励。不仅奖励提问题多的学生,也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给方法,培养提问能力,让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善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数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性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一代。
相关问答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培养孩子合作意识的方法
1个回答2024-03-14 16:50
心理咨询家彭华勇说: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往往会依照父母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合作。 因此父母...
全文
培养低年级儿童的文化素养
1个回答2024-01-30 21:32
有些近年来从儿宜发展研究发展出来的教学方法,也被应用到儿童早期教育上。我无意覆盖教育的整个版图,以下只把重点放在某几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上。 虽然还是有若干理由支持以机械式练习和以语音为主的学习方式...
全文
宝宝3岁多,儿童安全意识怎么培养
1个回答2024-01-21 11:01
关于培养安全意识,几个点需要注意一下 1.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切身实际感受刺伤、热烫等疼痛的滋味,让他留下难忘的印象,比咱们整天絮絮叨叨好。就像父母亲告诉我们,长大后人生有很多弯路,不可以怎么样,但经...
全文
怎么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啊?
1个回答2024-02-02 00:01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性别观念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槐搭确的性别观念。 1.坚持性别平等教育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要坚罩历持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让孩子认识到男女之间...
全文
孩子的公平意识怎么培养
1个回答2024-01-29 17:58
1.营造公平的环境:营造在家庭环境中要营造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围。要让孩子从小就在尊老爱幼的判核局环境中受到熏陶,掘让树立起敬爱他人、安分守己的平等意识,并逐步推而广之,养成经常关心帮助他...
全文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1个回答2024-02-23 17:49
新手妈妈养育宝宝700问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1个回答2024-02-22 14:21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这是最基本的性教育,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男女有别。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1个回答2024-02-18 12:18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我身心觉察的活动。也就是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自我的生理状况的认识,如:身高、体重、性别、体态和容貌等; ——2、对于自我的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
全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1个回答2024-02-16 22:49
,是对自己的认识、态度、行为的调节的综合性表现。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是一个长期的...
全文
怎么培养自我意识
1个回答2023-02-08 12:49
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每天适当的做下总结'时间长了就能认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