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讲了一个小毛猴与孙悟空比本领的故事:一只小毛猴听说孙悟空凭着“毫毛变金箍...

2024-01-06 04:13

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讲了一个小毛猴与孙悟空比本领的故事:一只小毛猴听说孙悟空凭着“毫毛变金箍棒”的本事,当上了齐天大圣,很不服气,决心与孙悟空一决高低。见面后,两人都拔下一根毫毛,都是0.009米。只见悟空轻轻一吹,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成了0.09米。小毛猴大叫一声“变”,0.009的末尾立刻增加了一个0,变成了0.0090米……请问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个回答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数学老师在讲授知识时采用直观形象让学生直接感知,体现了直观性原则。B项正确。

A项: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问答
孙悟空de猴毛
1个回答2024-02-04 19:46
当 然 有 , 要 几 斤 有 几 斤 ,想 要 的 来 找 我 , 我可能在花果山摘尘胡雹桃子, 或许在和王母抢老公、 或许在打小怪兽、 或派帆许在我妈做镇肚子里睡觉……
孙悟空de猴毛
1个回答2024-03-27 11:19
当 然 有 , 要 几 斤 有 几 斤 ,想 要 的 来 找 我 , 我可能在花果山摘桃子, 或许在和王母抢老公、 或许在打小怪兽、 或许在我妈肚子里睡觉……
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讲了一个小毛猴与孙悟空比本领的故事:一只小毛猴听说孙悟空凭着“毫毛变金箍...
1个回答2024-01-08 08:03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
全文
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讲了一个小毛猴与孙悟空比本领的故事:一只小毛猴听说孙悟空凭着“毫毛变金箍...
1个回答2024-01-09 06:02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A选项,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
全文
古代文学中,有很多神话描写,如文中所讲的孙悟空拔毛变猴子的故事,就如同今天所说的克隆,请你说出另一
1个回答2024-01-25 22:05
孙悟空驾筋斗云,就如同今天所说的坐飞机;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如同今天所说的航天飞船登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就如同现在所说的自动化机器,机器人等。
菩萨为什么给孙悟空三根猴毛
2个回答2023-07-02 07:45
因为那个时候需要悟空帮助唐僧
孙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为什么孙悟空都不怎么用呢?
3个回答2022-11-29 13:08
因为从西游记中可以看出来,观音其实并没有打算把毫毛送给孙悟空,只是被他纠缠,脱不了身,所以才送了孙悟空这个礼物,而孙悟空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一直也不相信它真的能救命,所以只用毫毛做了一个钻子,就再也...
全文
孙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为什么孙悟空都不怎么用呢?
2个回答2023-08-11 10:42
因为谨让岁他们遇到祥睁的大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妖怪,凭借孙悟空的18般武艺品,可以将他们降滑李伏,如果碰到比较危险的局面,才会使用那三根毫毛
孙悟空把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成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8-16 03:17
一群小猴子,蹦蹦跳跳
孙悟空。孙行者,都是谁给猴子起的名字?
1个回答2024-01-19 15:59
一、唐代高僧“释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