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精忠报国体现在哪里?

2024-01-05 14:07

1个回答

我国北宋时期,北方游牧部落不断闯到宋境内来抢东西,而且还杀人、放火,让很多很多人没有房子往,没有东西吃。当时的北宋政府,宦官专政,军备废弛。面对外敌的侵袭,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在国家危难之际,一心想尽自己的义务,决定投军,保家卫国。

在战争实践中,岳飞变得越来越成熟,显示出超凡的军事才能。他主张“连结河朔”,希望黄河以北的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敌军,以收复失地。

从1128年遇元帅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以至于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岳飞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与将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因此,岳飞深得兵民爱戴。

岳飞一贯反对消极防御战略,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斗争的胜利。但是以宰相秦桧为主的保守派却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死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才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宋孝宗即位之后,岳飞的冤案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宋孝宗诏命将岳飞礼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谥岳飞为“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在战争中联合军民,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得人民免遭敌军的蹂躏,人民对岳飞感念备至。加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们厌倦了战争,极度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所以,关于岳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都盛行不衰。

据说,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是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喜爱看打仗的书,他立志,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不让自己的国家受到别人欺负。他经常帮助母亲干农活,所以他的身体练得很结实,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人,岳飞听说他的武艺非常高强,就和一些小朋友跟他练起了武术。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像其他一些小孩子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

过了几年,岳飞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也学得了一身本领。这时,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侵略者的袭扰,岳飞忧心忡忡。不久之后,他决定投军。临行前,岳飞的母亲把他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呢?”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飞斩钉截铁地说。母亲虽然不舍,但是听了儿子的回答,却十分欣慰,因为“精忠报国”正是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她决定把这4个字刺在儿子背上,让他铭记在心。

于是,岳飞解开上衣,露出脊背。随后,母亲在他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这4个字。从此,“精忠报国”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敌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敌人,受到了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亲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他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岳飞认为:

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岳飞虽是武将,但亏明铅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他写槐丛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可却是借琴弦抒发着心中无言的呐喊。岳飞这一生,为国家浴血沙场,赤胆忠心,不为功名,其高风亮节,令世人感佩。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明代中期,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岳飞也开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时期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则是“精忠报国”。

明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曾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明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中记载了另外销好一种说法,说有一次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请工匠在背上深刺了“尽忠报国”4个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文学家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称:

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浙江小说家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的标题是“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母恐日后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4个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岳母刺字”逐渐被赋予众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其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称为“精忠报国”,并编成一支曲在民间流传。

岳飞的母亲也被人们称为古代贤母,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

相关问答
岳飞精忠报国故事简单点
1个回答2024-02-14 18:35
岳飞是南宋的着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
全文
精忠报国岳飞传
1个回答2023-08-14 02:10
。。我刚删除。。
精忠报国:岳飞
1个回答2024-05-16 08:01
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岳飞是精忠报国的主人公,二者为历史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而非刘邦,与题干逻...
全文
关于岳飞 精忠报国 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9 17:58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
全文
岳飞精忠报国类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1:15
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释义]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语出]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国;不能读作“ɡ...
全文
精忠报国岳飞传
1个回答2023-03-15 21:42
不好看→_→
精忠报国岳飞传最新是什么版本?
1个回答2022-10-03 21:21
10:25日圣诞版本
岳飞如何精忠报国的
1个回答2022-09-05 07:27
领兵南下,收复山河。
精忠报国岳飞传修改
1个回答2022-12-25 19:11
你用的什么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