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主题多是借此喻什么借阅玉手把件

2024-01-05 02:08

1个回答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一般都不是独立成篇,而是出自当时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著作中,在全文中可以说是一种譬喻,作为论据出现的,因为它的故事可以独自表示一定的教育意义,就形成为寓言。



写动物的寓言与动物故事有实质区别,寓言借用或假托动物的行动别有所指地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进行劝喻或讽刺;而动物故事主要是进行自然知识教育,作品的内容在于勾勒出某些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特点,描摹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的现象,并不是借动物来寄寓劝喻或讽刺的。



寓言的主题有时是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有时在结尾处点明,作为教训。不管写法怎样,实际上许多优秀寓言都成了人们珍视的千古名训。



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相关问答
寓言故事主题多是借此喻什么借阅玉手把件
1个回答2023-12-03 16:46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
全文
玉堂春富贵有何寓喻
1个回答2024-02-12 01:41
玉堂春富贵又指四种植物:玉兰,海棠,梅花,牡丹,桂花。 玉兰是爱国,贞洁的象征。海棠有游子思乡之意,梅花有梅开二度的典故,也昭示着成功,牡丹桂花分别是繁荣昌盛,吉祥崇高的象征。 光从这几种花的意...
全文
这句话出白自寓言什么,我们往往用这个成语比喻
1个回答2024-01-29 19:26
这句话出白自寓言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
全文
不可理喻是哪则寓言中的主人公?
1个回答2024-02-25 19:43
不可理喻中的主人公——东晋画家戴册锋衡逵 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州做,亦不足深诘也。”。形容人不讲常理。常误用为不能理解或是做基旦的事情不可思议,无法轻易理解
日喻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3-18 00:38
日喻的寓意: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
全文
寓言是以比喻性
1个回答2024-01-28 22:46
C、每个寓言故事的结尾都会点明寓意. 这个说法过于绝对.
有关寓言的比喻句?
1个回答2024-01-24 04:17
寓言像一首动听的歌,即发人深省,又催人奋进:像睿智的达者,能给人智慧的启迪;像反光的镜子,能给人形象的借鉴;像幽默的哲人,能给人逻辑的思辨;像明媚的阳光,能给人温暖的力量.
怎么对某事物或某件事进行比喻和对比
1个回答2024-01-18 23:54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
全文
形容“用一件事比喻很多事”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0 17:53
因小见大[ yīn xiǎo jiàn dà ],小事情上可以看出大问题。 可见一斑[ kě jiàn yī bān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未雨绸缪 [ wèi yǔ...
全文
用一件事比喻很多事,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7 18:04
  用一件茄模事比喻很多事,成语有见微知著、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见一斑、未雨绸缪、一叶知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论语·述...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