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来源

2024-01-03 19:32

4个回答
冯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4%。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里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冯氏的另一支为毕公高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发封于毕,以封国名为姓氏,即毕氏,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因功被封于魏,其子孙有被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名长卿,食采邑于冯城(今河南荥阳市西)其后人也已封邑为姓氏,称冯氏。位于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的荥阳故城,即这支冯氏的祖根地。荥阳故城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垣为不规则形,周长7.5公里,以发现有两个南门、一个北门和一个西门,出土有铁器、陶器、货币等。

冯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国北方繁衍发展,后移居全国各地,并由一些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冯氏支脉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书列冯氏郡望有颖川、上当、长乐、京兆、弘农、河间等。这说明冯氏曾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兴旺。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
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家乘谱牒

江苏:冯氏族谱八卷、京口冯氏族谱一卷、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澄江冯氏宗谱十卷、冯氏家谱一卷
浙江: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桐乡冯氏族谱不分卷、冯氏宗谱一卷
安徽:冯川冯氏宗谱八卷
湖北:冯氏宗谱一卷、冯氏宗谱、冯氏续修支谱八卷、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冯氏四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冯氏家谱不分卷、冯氏本房世谱不分卷、冯氏族谱不分卷、南埠冯氏族谱一卷
湖南: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周武王封在毕,所以姓毕。到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晋灭魏国以后,毕万被封在魏。毕万的后代中有一个叫长卿的,被封在冯,长卿的后代用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就姓冯。冯姓来源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冯简子是郑简公时郑国的重要大臣,被封在冯,他的后代也是用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姓冯。发展和演变:冯姓有许多支派的来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追溯到比较晚的年代。比如说,有些是战国时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有些是燕王冯弘的后代,有些是西魏时期宁州刺史冯宁的后代,有些是唐代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先秦时期,冯姓主要在河南发展,也有一部分迁徙到了山东,到三国时期,冯姓已经发展到四川,湖北,东晋末年,冯姓有人迁徙到了辽宁。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冯姓有人迁居福建,到宋朝末期,又发展到了广东,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冯姓开始进入台湾。冯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冯城,上党,颖川,宜都,安陵,京兆,杜陵,长乐,宁州,河间,射洪,中江,渠县,公安,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湖阳,和龙,宁化,上杭,漳州,武平,平远,潮州,揭阳,丰顺,梅州等。姓氏考略云:「冯氏出颖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冯奉氏之后;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剌史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冯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
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於毕,继封与冯城。其后代逐有冯氏。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家族名人

冯谖 ,战国齐人。孟尝君门下食客,曾以食无鱼、出无车,弹铗而歌,孟尝君闻而特加礼
遇。后冯驩为孟尝君收债於薛城,召债主焚其券,使薛民皆感孟尝君之德。

冯梦龙 (1574~1646)字犹龙,一字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文学家。崇祯贡生,知寿宁县
。才情跌宕,工诗文,通经学,著有戏曲数种,尤以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著名於世,称为「三言」。

冯玉祥 (1880~1948)字焕章,安徽省巢县人。清末加入新军,为段祺瑞部下。1921年任
河南督军,直奉战争时倒戈倾向奉系,并迅速占领北京,推段祺瑞为总统。次年奉系失败。
其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西北国民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抗战胜利后,赴国外,在由苏
俄回国时,轮船在黑海上发生火灾而被烧死。

地望分布

陕西杜城郡,福建长乐郡,陕西始平郡,河南颖川郡,山西上党郡,陕西京兆郡,河南
弘农郡,河北河间郡。

冯姓起源参考之二

冯姓在中国现代姓氏中排名第二十七,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七。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 第十五个儿子,被周
武王封在毕,所以姓毕。到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晋灭魏国以后,毕
万被封在魏。毕万的后代中有一个叫长卿的,被封在冯,长卿的后代用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就姓冯。冯姓来源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冯简子是郑简公时
郑国的重要大臣,被封在冯,他的后代也是用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姓冯。发展和演变:冯
姓有许多支派的来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追溯到比较晚的年代。比如说,有些是战国
时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
后代,有些是燕王冯弘的后代,有些是西魏时期宁州刺史冯宁的后代,有些是唐代监察御史
冯师古的后代。先秦时期,冯姓主要在河南发展,也有一部分迁徙到了山东,到三国时期,
冯姓已经发展到四川,湖北,东晋末年,冯姓有人迁徙到了辽宁。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
候,冯姓有人迁居福建,到宋朝末期,又发展到了广东,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冯姓开始进
入台湾。冯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冯城,上党,□川,宜都,安陵,京兆,杜陵,长乐,宁州
,河间,射洪,中江,渠县,公安,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湖阳,和龙,宁化,
上杭,漳州,武平,平远,潮州,揭阳,丰顺,梅州等。姓氏考略云:「冯氏出□川者,汉
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冯奉氏之后;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燕
王冯宏之后;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剌史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最佳答案
司马迁的后代,因为司马被施以宫刑,后人以此为耻,化为两个姓,一为“同”,就是“司”加了一竖;二为冯,即“马”前加了“二”。此为一种说法。
相关问答
冯姓的来源
1个回答2023-12-23 09:09
出自归姓、出自姬姓、源于鲜卑族、源于蒙古族盖珠氏、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1、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夏朝帝芒时代,冯夷后人在冯地建立了冯夷...
全文
姓冯的来源。
1个回答2022-10-09 21:20
。。。。。。。。。。
冯姓来源
1个回答2024-04-23 08:56
冯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4%。冯姓有两个来源,均出自河南。一支是冯简子的后代--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其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冯氏...
全文
茂名电白冯姓起源?
1个回答2024-04-13 17:44
茂名电白冯姓起源,一支是冼夫人后代,冼夫人嫁给冯宝,之后冯姓发展,一支是明朝北方南迁过来。
冯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1 06:18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 周文王(即西伯侯姬昌)之后,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的封地冯城,属于以居邑名为氏。冯氏系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2、出自归姓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封地冯邑,属于以...
全文
百家姓的冯氏起源
1个回答2024-04-22 06:57
冯姓据百家姓里介绍,冯姓出自“姬”姓。冯氏族人是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春秋战国时期,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是晋国大夫。晋国灭了魏国(此魏国不是战国时期魏国),把魏国封给了毕万。毕万的后代有个叫长...
全文
陕西扶风县冯姓起源。
1个回答2024-04-06 21:42
原来你还是帝王之后!失敬!失敬!
河北邢台冯姓 源流
1个回答2024-03-12 07:59
不错不错!冯氏千古源远流长!!!同时也希望冯氏子孙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多多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河北邢台冯姓源流与分布
1个回答2024-03-10 06:55
分布我不清楚 不过源流应该是从山西迁过去的 大约有400年历史左右
姓冯的男孩叫什么名字好听?{要是冯佳什么的)
1个回答2022-11-27 15:42
冯佳仁 冯佳人
热门问答